概念隐喻视角下《第五个孩子》中哥特元素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4 00:11
本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视角下《第五个孩子》中哥特元素的分析 出处:《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多丽丝·莱辛 哥特元素 《第五个孩子》 边缘人 概念隐喻
【摘要】:多丽丝·莱辛被赞誉为是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作家。在莱辛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因其高产的作品和多变的写作风格深受读者以及评论家们的喜爱和关注。在2007年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关注。莱辛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重的文化背景使得其作品包含了较为宽泛的主题。国内对莱辛作品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对其作品中女性主义主题的研究。而对于《第五个孩子》的研究,有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及互文性理论研究的,也有从叙事学等角度分析的。概念隐喻这一理论是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跨域映射”,即人类用熟悉和具体的概念来描述陌生抽象的概念。从认知的角度莱考夫和约翰逊将隐喻划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及方位隐喻。本文以莱辛创作中后期的《第五个孩子》为研究对象,从概念隐喻的角度从小说场景、情节编排和人物描写三个方面展现了小说《第五个孩子》中哥特元素,进而从小说场景、情节编排、人物塑造以及其主题中含有的哥特元素分析其中的概念隐喻。莱辛在《第五个孩子》的创作中采用了哥特写作手法,使得整部小说在突破了其以往现实主义创作的局限的同时,也让小说中哥特元素所蕴含的隐喻意义更加深刻和明显。同时展示出莱辛对社会黑暗面的残酷批判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物处境的同情。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对莱辛及其作品做了简要介绍,此外小说《第五个孩子》的概述以及研究意义和目的也包括在内。第二章是关于莱辛作品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第三章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相关概念,以及哥特及哥特小说的起源和主要特征。第四章结合小说从场景、情节编排以及人物描写三方面展现小说中的哥特元素。第五章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别对小说场景、情节编排、人物塑造和主题中含有的哥特元素进行分析。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第五个孩子》中所展现的哥特元素做了总结及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张圆;;英国哥特小说的形成与发展[J];考试周刊;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莫萍;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概念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崔振华;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叙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6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2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