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所藏内藤湖南著作述略
本文关键词:鲁迅所藏内藤湖南著作述略 出处:《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藤湖 章实斋 沈曾植 文人雅士 罗振玉 内藤虎次郎 卷第 《鲁迅全集》 书帐 内藤湖南全集
【摘要】:正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曾十次游历中国,与中国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多有往还,他与沈曾植(1851-1922)、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等人的交谊,已经成为学术史上的佳话;和胡适(1891-1962)就章实斋(1738-1801)研究所进行的交流也常被后来的研究者言及1。鲁迅
[Abstract]:Is a Japanese historian Naito Konan (1866-1934) had ten trips to China, and Chinese celebrities, literati have dealings, he and Shen sik (1851-1922), Luo Zhenyu (1866-1940) and Wang (1877-1927), friendship, has become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good words; and Hu Shi (1891-1962) is Shizhai (Chapter 1738-1801) researchers conducted exchanges are often later was 1. Lu Xu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15CSS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XQ15007)
【分类号】:I313.06
【正文快照】: 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1866-1934)曾十次游历中国,与中国的社会名流、文人雅士多有往还,他与沈曾植(1851-1922)、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等人的交谊,已经成为学术史上的佳话;和胡适(1891-1962)就章实斋(1738-1801)研究所进行的交流也常被后来的研究者言及1。鲁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川道雄;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谷川道雄 ,胡宝华;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J];文史哲;1993年03期
3 胡天舒;;内藤湖南的中国观——以《燕山楚水》为中心[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11期
4 胡宝华;;《内藤湖南の世界》简介[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6年00期
5 薛天依;;辛亥革命后内藤湖南的中国认识[J];外国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6 妥建清;赵建保;;重视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以思想文化面向为中心[J];人文杂志;2012年04期
7 赵正一;;浅述“唐宋变革说”研究现状[J];金田;2013年08期
8 胡天舒;;内藤湖南中国观的变与不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洪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对“南画”研究的贡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杨栋梁;;在学识与良知之间:国策学者内藤湖南的“支那论”[J];史学月刊;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谷川道雄;胡宝华;;内藤湖南的六朝论及其对日本学术界的影响[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吴菲吟;;内藤湖南与小林爱雄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燕山楚水》、《中国印象记》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国刚;;“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中古士族为中心的考察[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罗振玉;;《论语》郑注《述而》至《乡党》残卷跋[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思清;赵尔巽与内藤湖南的交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虞云国;一个中国通的处女游[N];东方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郝欣;从“文明生态”视角观察东亚秩序演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腾蛟;内藤湖南的中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杨阳;内藤湖南与西方学术[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李小静;内藤湖南《燕山楚水》笔谈资料整理与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4 丁沁;内藤湖南的“满洲国”建设方案[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崇景;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7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4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