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荣誉与神话:《伊利亚特》中马的多重内涵
本文关键词:本能、荣誉与神话:《伊利亚特》中马的多重内涵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荷马 《伊利亚特》 马 竞技文化 神话 宗教
【摘要】:在《伊利亚特》中,战场上的马敏感善变,需要御者的理性与机敏才能很好地驾驭,史诗对"车马—御者"组合的描写,形成了英雄的自我控制主题,这一主题启发了柏拉图的灵魂马车说,促成了西方文化中马与人类矛盾的双重本能的象征关系。作为一部有着悠久的口传传统的作品,《伊利亚特》对马和战车竞技的描写反映了荷马时代正在形成的竞技文化,马是财富的象征,车赛冠军更是英雄追求的荣誉的王冠,史诗的描写对古风时期以后希腊竞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史诗中的马神话蕴含了丰富的古希腊宗教形成的信息,呈现了以宙斯为代表的、外来的天空神和以波塞冬为代表的本土神的斗争与融合的过程,表现了希腊新宗教的人本主义思想。
[Abstract]:In Iliad, the horses on the battlefield are sensitive and fickle, and need the rationality and agility of the emissaries to be able to control well. The epic depict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hariot and the horse", and forms the self-control theme of the hero. This theme inspired Plato's soul carriage and contributed to the double instinctive symbol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ses and human beings in western culture. It is a work with a long tradition of oral transmission. The description of horse and chariot athletics in Iliad reflects the emerging competitive culture in Homer era. The horse is the symbol of wealth and the champion of the car race is the crown of honor pursued by the hero. The description of ep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k competitive culture after the ancient style period. In addition, the horse mythology in the epic contain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ancient Greek religion,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Zeus. The struggle and amalgamation of the foreign sky gods and the local gods represented by Poseidon showed the humanism of the new Greek religion.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
【分类号】:I545.072
【正文快照】: 《伊利亚特》1写到了狮子、马、牛、羊、狗、蛇、鹰等许多动物,这些涉及动物的诗行蕴含了荷马时代及此前社会生活的各种信息,以其丰富性和多义性共同塑造了史诗亘古的魅力。在这些动物中,只有“马”有专有名称2,“马”也是史诗中除人、神以外,惟一能言的动物,荷马还像描述英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山海经》与《伊利亚特》——中西战争神话叙事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尚显成;谈《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李志雄;;《伊利亚特》叙事中的“重复”——由一个阻碍叙事欣赏的问题而引发的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杨亦军;;战争、伦理及文学——兼《伊利亚特》的“英雄”之一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5 肖锦龙;《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纵横谈[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6 田朝绪;;英雄倒地空扼腕,骑士精神不复存——莎翁对《伊利亚特》的反拨[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年01期
7 严静;肖锦龙;;西方的《伊利亚特》评论(续)[J];甘肃教育;2005年12期
8 林广泽;《伊利亚特》价值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周弘;;论《伊利亚特》情节和性格中的必然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高峰;;史诗《伊利亚特》审美移情显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道格拉斯·凯恩斯 爱丁堡大学 译者 吕厚量;《伊利亚特》中的自我与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青年评论家 张定浩;一个诗人也就是一个翻译者[N];文学报;2014年
3 李晓兵 查尔斯·希尔;政治家为什么要读经典[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兰;当代中国《伊利亚特》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杨鹏飞;一部史诗,两个时代[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明星;评《伊利亚特》第一卷中的“多重愤怒”问题[D];浙江大学;2008年
4 那日苏;《伊利亚特》与《江格尔》战争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商笑野;迪恩·海默的《伊利亚特》政治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周弘;《伊利亚特》和《诗经》中战争诗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蔚;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正义观及其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8 高峰;《江格尔》与《伊利亚特》审美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琼;《伊利亚特》和《罗兰之歌》中的英雄与神灵[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扎西才让;史诗比较[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7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9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