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融合与传承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融合与传承研究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越两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跨境民族,他们同根异枝的关系和边缘文化样态在民族文学创作中得到了真实的展现,然而跨境民族文学比较并不是简单的文化游走,还蕴含着国家疆界的空间跨越和主体民族的变迁,因此其文学融合集中表现为一种高度的民间互文性,它为跨境少数民族提供了家园和异国的集体想象。对此,中越跨境民族文学的双向传承可作为民族文化同构和国家认同的基本渠道,以互为主体的文化态度关照边缘地区的民族文学交往,从而沟通隔阂、增进理解,凸显民生关怀的双边国家立场。
[Abstract]:There are many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living in the border areas of China and Vietnam. Their relations and marginal cultural patterns have been truly displayed in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literature. However, the comparison of cross-border national literature is not a simple cultural walk, but also contains the space of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ubject nation, so its literary integration is concentrated in a high degree of folk intertextuality. It provides the collective imagination of homeland and foreign country for the cross-border ethnic minorities. In view of this, the two-way inheritance of Sino-Vietnamese cross-border national literatur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asic channel of national cultural isomorph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e cultural attitude of taking the main body of each other as the main body takes care of the national literature exchanges in the marginal areas, thus communicating the estrangement,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highlighting the bilateral national posi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are.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项目“汉泰称赞语对比探析”(项目编号:2015Y130)
【分类号】:I106.9-03
【正文快照】: 一、中越跨境民族文学的文化比较观分析在中越跨境民族中,中国占十二个民族,越南占二十六个民族,生活在我国边疆地区的代表性跨境民族有壮族、傣族、瑶族、仡佬族、京族、哈尼族,它们之间的文学发展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样态,但由于边疆处于我国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因此相较于中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起望;跨境民族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常庆;以新疆和中亚为例看国情变化对跨境民族的影响[J];国际观察;1998年06期
3 张公瑾;云南与中南半岛跨境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走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谷禾;谭庆莉;;近代云南段国界线变迁与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5 莫合德尔·亚森;;中亚柯尔克孜跨境民族图案纹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0期
6 程适良;新疆的跨境民族语言研究论略[J];西北民族研究;1995年02期
7 黄惠q;跨境民族研究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赵廷光;关于云南跨境民族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几个问题[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熊玉有;谈谈我国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字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10 曹萌;魏曙光;;20世纪以来东北跨境民族研究述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赢之举——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尹保生;陈欣;;跨境少数民族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战略[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文清;陈永香;;浅谈边疆地区的和谐发展与跨境共振——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4 邓文云;;浅论中越跨境民族关系[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方铁;张锦鹏;;论西南边疆跨境民族的特点和历史传统[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河口县委宣传部 段家宏;关于推进中越跨境民族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思考[N];红河日报;2012年
2 孙淦 刘达成;重视跨境民族研究[N];人民日报;2001年
3 记者 魏道俊 通讯员 黄江;载歌载舞和谐戚戚[N];红河日报;2012年
4 范宏贵;中越跨境民族溯源[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徐晓梅;加大扶持跨境民族势在必行[N];云南日报;2007年
6 高志英 李珊娜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中缅怒族与傈僳族的分化与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云南西促会:促进西部开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得志;中缅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睿琪;跨境民族社会秩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晏闻超;云南边境县政府跨境民族事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何艳;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初探—与越南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我国跨境民族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萨其如呼;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跨境民族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7 萨如拉;中蒙跨境民族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图雅;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及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庄庄;论当代跨境文化制品流通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关系[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36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3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