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多角度叙事的诗化风格——从《我弥留之际》到《押沙龙,押沙龙!》
本文关键词: 福克纳 多角度叙事 诗化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福克纳的多角度叙事具有源自早年诗、画实践的风格内核。诗化的结构与现实视野之间的平衡一直是福克纳文本所需解决的主要矛盾。从《我弥留之际》中叙事人物被分成了抒情和叙事两个功能组,到《押沙龙,押沙龙》所采用的循环反讽结构,福克纳用自己的艺术直觉完成了将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的艺术创新。
[Abstract]:Faulkner's multi-angle narration derives from his early poems. The balance between poetic structure and realistic vision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hat Faulkner's text needs to solve. Absalom's circular ironic structure, Faulkner uses his artistic intuition to complete the content and form as one of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度学术著作出版项目(2016CBY001)阶段成果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文英;;《我弥留之际》人物类型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张曦;;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诗化结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孔令云;汪景峰;;从“独白”走向“对话”——《我弥留之际》中的对话哲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孔令云;汪景峰;;《我弥留之际》中的喜剧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娜娜;;《我弥留之际》的“苦熬”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屈长江;赵晓丽;;魂兮归来——《我弥留之际》的一种解读[J];读书;1989年03期
7 孙志刚;对“生命悲剧”的思考——评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王臻;;论异化作品中的《我弥留之际》[J];芒种;2013年06期
9 祖国颂;《我弥留之际》中《圣经》话语的文化意蕴[J];学术交流;2003年02期
10 许娅;鄙夷还是庆贺——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喜剧主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霞;;畸形的旅途—读《我弥留之际》(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霞;人类困境中的挣扎[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赵雪;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悦;叙述语态视角下《我弥留之际》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彩芳;《我弥留之际》中的聚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健X;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欣;喧嚣世界中的死亡和双重性: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叙事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8 叶明珠;运用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解读《我弥留之际》的异化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欢;论《我弥留之际》的叙事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常娥;《我弥留之际》的伦理解读[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13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1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