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生产性:叙事与文化记忆
本文关键词: 故事 社会生命 改编 文化记忆 《艾凡赫》 出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叙事学研究应当通过将一系列故事纳入研究视野而超越方法论文本主义。为此,本文提出"故事的社会生命"的概念,研究故事在媒介、代际和文化之间"跨越"并被改变但同时也得以保存的过程;并以《艾凡赫》为例,阐释"再生产"、"翻译"、"媒介转换",以及"文化跨界"这四种"改编"模式,论证了由多种审美特质组合而引发的故事生产并附着于文化记忆的结果,以期引起读者对叙事文本改编为新文本的长期变化研究产生兴趣。
[Abstract]:The study of narratology should transcend methodological textualism by bringing a series of stories into the research field of vis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ocial life of story" and studies the story in the media. The process of intergenerational and cultural "leapfrogging" and being changed but preserv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aking "Avanghe" as an example, it explains the four "adaptation" models of "reproduction", "translation", "media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transborder".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sults of the production and attachment of storie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o cultural memory in order to arouse readers'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adaptation of narrative texts into new ones.
【作者单位】: 乌特勒支大学;云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序[J];博览群书;2005年02期
2 黄晓晨;;文化记忆[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06期
3 阎密;;文化记忆的坚守与变迁[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26期
4 ;出发:懵懂岁月的文化记忆[J];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05期
5 ;书雕的文化记忆[J];视野;2011年09期
6 巫少飞;;永留水底的文化记忆[J];文化交流;2013年02期
7 刘士林;消费时代的文化记忆[J];文艺争鸣;2001年01期
8 王霄冰;;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9 陈平原;;《西安: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序言[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2期
10 吉子;;守护历史文化记忆[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霄冰;;文化记忆、传统创新与节日遗产保护[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2 郝苏民;;十字路口上的困难抉择——寻觅无文字民族语言保护与文化生态、文化记忆、社会发展的阐释[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著名作家 王蒙;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记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2 焦廷勤;重视文化记忆抢救工程[N];承德日报;2006年
3 王雪冰;文化记忆与节日遗产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黄适远;以“文化记忆”实现文化成长[N];哈密日报(汉);2012年
5 王福州;留住城市的文化记忆[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意娜;文化记忆[N];中国经营报;2012年
7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编辑 徐佳和;不要让文化记忆旁落他乡[N];东方早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吴晓杰;首个老年节,,延续“文化记忆”[N];光明日报;2013年
9 李揽月;城市别割裂文化记忆[N];安徽经济报;2004年
10 李可;元宵节: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符号[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娜;女性自觉与文化记忆:《玲珑》杂志“妇女”栏目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石浩;文化记忆与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洁;东海岛屿文化记忆的恢复与重建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4 李青峰;文化记忆下的黄帝及其现代价值[D];兰州大学;2008年
5 聂宁;论大尝祭中的文化记忆[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张润;记忆与身份[D];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
7 王舒云;文化记忆习得—语言和纪念碑教学论关联视角下的《记忆场》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8 额尔德木图;敖包、文化记忆与游牧社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丽燕;景观作为文本:杭州凤凰山和古树意义的生成[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韩霓;俄罗斯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彼得大帝[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8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3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