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柳鸣九的波伏瓦评介及男性化误读

发布时间:2018-02-28 10:22

  本文关键词: 柳鸣九的波伏瓦评介 自我形象建构 男性中心思维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堪称"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的柳鸣九,亦是较早研究波伏瓦的学者。他的研究是早期中国波伏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法国文学评论界对波伏瓦的评价和定位。柳鸣九认为:波伏瓦的作品极具史料价值;实现了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自我形象建构;表明其在与萨特的关系中处从属地位。柳鸣九的波伏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男性中心思维的局限。
[Abstract]:Liu Mingjiu, who is "the first person in the study of China's Sartre," was also an early scholar who studied Bovowatt. His research was a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 of the early Chinese study of Bovola. To a certain extent, it represents the evalu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Bovovar in the Chinese French literary critical circle. Liu Mingjiu believes that Bovova's works are of great historical value, and have realized the self-image construction of resisting tradition and pursuing freedom. Liu Mingjiu's study of Bovova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but it also has the limitation of male-centered thinking.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波伏瓦在中国的传播与阐释”(项目编号:11YJC752024) 湘潭大学课题“波伏瓦在中国的经典化”
【分类号】:I565.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珂;;重新认识波伏瓦——波伏瓦研究新进展综述[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3期

2 李万文;;人生的价值——评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芳;吴岳添;;中国波伏瓦研究与反思[J];求索;2010年07期

4 黄荭;;一九六七年:萨特、波伏瓦双人像[J];读书;2010年12期

5 杜青钢;程静;;东边太阳西边雨——论萨特与波伏瓦的关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1期

6 曾艳兵;面对死亡的沉思──论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J];国外文学;1995年02期

7 曾艳兵;论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8 李美皆;;波伏瓦:不可没有,不可多有[J];人民文学;2008年05期

9 谭成春;存在的价值——读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J];法国研究;2001年01期

10 黄忠晶;并非为萨特和波伏瓦辩护[J];书屋;2002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世琦;直抵传主心灵的深处[N];光明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坤宁;《波伏瓦姐妹》还原二位卓越女性生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萧平;“我一生都在用灵魂探索”[N];文学报;2008年

4 杨建民;萨特与波伏瓦在北京过“十·一”[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波伏瓦永远是我的偶像”[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余舒红 李丹;“波伏瓦写女人的条件,我写女人的才华”[N];南方周末;2009年

7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郑克鲁;“人之初 性本无”[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吴岳添;特立独行的女作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芳;波伏瓦在中国的接受[D];湘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晶晶;波伏瓦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存在”[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小芳;论波伏瓦女性主义思想中的自由观念[D];河北大学;2013年

3 王淑娟;西蒙娜·德·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婷;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观及其文学创作[D];山东大学;2007年

5 牟学苑;和而不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蒋梦瑶;母性的再造:波伏瓦小说中的母女关系模式阐释[D];四川大学;2007年

7 武琦;“存在”的女性和女性的“存在”[D];西北大学;2002年

8 王微微;从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宾》看其存在主义女性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6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46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