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
本文关键词: 易卜生 文化建设 独立自审型人格 生态整体世界观 出处:《四川戏剧》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现代戏剧之父"和"世界文化名人",易卜生曾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在今天,易卜生并未过时,其经典剧作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易卜生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建立独立自审型人格,促进传统文化之转型;二是确立生态整体世界观,奠定新型文明之根基。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我国在新形势下建设适应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人格和生态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bstract]:As the "father of modern drama" and "the famous cultural figure of the world", Ibsen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ideology and culture. Today, Ibsen is not out of date. His classic plays still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culture. Ibsen has two main enlightenmen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culture: one is to establish independent self-examination personality 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econd is to establish the whole ecological world outlook and lay the foundation of the new civilization, which is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our country to build the new personali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dapt to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易卜生戏剧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3CWW02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33.0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2 王习艺;论易卜生式的英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4 王宇;作为艺术家的易卜生:易卜生与中国重新思考[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5 英溪;易卜生研究的两种著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6 刘婷婷 ,王会霞;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7 陈晓飞;;从“伟大的问号”到“伟大的叹号”——纪念易卜生逝世100周年[J];世界文化;2006年04期
8 罗俊容;;易卜生诗歌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6期
9 张廉;;论易卜生诗歌中的女性形象[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10 罗俊容;;“易卜生诗歌研讨会”综述[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素梅;;曹禺与易卜生戏剧语言的现代性体现[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安锋;易卜生研究:从易卜生主义转向易卜生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丁伟;易卜生的眼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建军;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何成洲;易卜生:现代戏剧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6 王树福;生态文学视角下的易卜生[N];文艺报;2009年
7 生安锋;“易卜生与中国百年回顾高级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N];文艺报;2006年
8 潘妤;除了“出走的娜拉”,,中国人是否真的了解易卜生?[N];东方早报;2014年
9 李兵;易卜生和他的《野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李兵;易卜生剧作《海上夫人》新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2 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廉;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罗淑君;易卜生与存在主义[D];集美大学;2013年
3 刘雅慧;自由欲念与心理意象的客观表达—易卜生后期剧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4 罗闻;易卜生在中国的历史命运[D];中南大学;2010年
5 马焕然;易卜生后期戏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万同新;易卜生戏剧误读现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连桥;伟大的问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远年;论易卜生诗歌与北欧民间文学传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瑾;易卜生戏剧中个人主义的不同表达方式[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邓岚;论易卜生后期象征剧中的“婚姻结”[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4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