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审美互彰:族裔美国作家陈美玲与梁志英作品解读(英文)
本文选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切入点:美国族裔文学 出处:《外国文学研究》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陈美玲与梁志英的四部作品为例,通过族裔美国作品讨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以来,伦理成为促进族裔文学创作的强烈驱动力。笔者认为大部分伦理或文学标准都受到民族、性别、阶级、政治与宗教的影响,因而对绝对"客观"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怀疑,强调伦理与美学的相辅相成与不可分割性。少数族裔作家笔下的阶级剥削、同性恋仇视、性骚扰批判、与族裔文学边缘化等话题也被本文纳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畴。
[Abstract]:Taking the four works of Chen Mei-ling and Liang Zhiying as exam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ethics through ethnically American works. Since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60s and 1970s in 20th centur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st ethical or literary standards are influenced by nationality, sex, class, politics and religion, and therefore doubt the absolute "objective" criticism of literary ethics. It emphasizes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indivisibility of ethics and aesthetics. The topics of class exploitation, homophobia, sexual harassment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ethnic literature in the works of ethnic minority writers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literary ethics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红;;差异·认同·超越——身份认同与美国当代族裔书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4期
2 张琼;维尔纳·索勒斯教授在南京作关于美国族裔文学与美国文化研究的讲座[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3 张琼;;族裔界限的延展与消散:《手绘鼓》[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4 刘喜波;;管窥美国族裔文学中的人物姓名缺失现象[J];理论观察;2010年05期
5 许双如;;族裔、文化身份追寻中的超越与传承——从任璧莲的《爱妾》说起[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刘葵兰;黄桂友;;族裔文学研究中的全球视野——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家黄桂友教授访谈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郑有利;;颠覆与重建——评《美国在心中》表现的族裔反抗[J];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8 王卓;;边缘地带的先锋:美国族裔文学语境中的美国非裔文学[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9 陈晓月;王楠;;“想象的共同体”与美国族裔作家的叙事策略[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张琼;;稽远钩沉 意义深长——维尔纳·索勒斯关于美国族裔文学与美国文化研究的讲座[J];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苏友贞;未适的新土[N];东方早报;2008年
2 张子清 雷祖威;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族裔性[N];文艺报;2002年
3 李保杰 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身份杂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萍;非白族裔文化身份的困境与追求—对扎迪·史密斯三部小说的解读[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袁巍;二十世纪后期印第安族裔文学与母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孟睿;论后“9·11”小说的多重主题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龙龙;跨越边界,建构世界主义的关系:裘帕·拉希莉作品的世界主义解读[D];南京大学;2015年
5 武越;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任璧莲小说中的族裔身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崔娜;‘此处’多于‘彼处’:小说《茉莉花》与《无根花》中离散族裔身份的重构[D];延边大学;2017年
7 李亚萍;散居族裔批评下《掘墓人的女儿》的文化身份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7年
8 郑毅;散居族裔批评视域下的《梦娜在希望之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潘睿;超越族裔性:李立扬诗歌的诗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赵明利;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1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59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