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对徐小斌的《天鹅》与吉本芭娜娜的《鸫》的色彩解读
本文选题:色彩审美 切入点:徐小斌 出处:《当代文坛》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天鹅》与《鸫》两部小说中色彩运用的比较,分析当代中日两位女作家徐小斌与吉本芭娜娜对色彩运用手法的异同之处,并剖析其背后的中日文化因素,以期进一步挖掘中日文学中的色彩审美取向。
[Abstract]:By comparing the use of color between Swan and Thrus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Xu Xiaobin and Jippenbanna, two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Japanese female writers in the use of color, and analyzes the cultural factors behind them.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of color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WJTU11BR044
【分类号】:I10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福民;无罪的凋谢——写在徐小斌《羽蛇》再版重印之际[J];南方文坛;2005年02期
2 李永宏;向历史的真相突围——读徐小斌《羽蛇》的两点断想[J];当代文坛;2005年03期
3 李晓梅;;徐小斌笔下“现代巫女们”的情爱特征[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郭焱;;论徐小斌小说中的恶魔性[J];职大学报;2011年06期
5 王侃;;向爱投降——徐小斌《天鹅》论略[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05期
6 洪燕;;论徐小斌《羽蛇》中母性的颠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3期
7 陈晓明;不可逾越的生命之轻──关于徐小斌和她的《敦煌遗梦》[J];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06期
8 黎慧;徐小斌:遇难航程中的自我赎救[J];小说评论;1997年01期
9 戴锦华;自我缠绕的迷幻花园──阅读徐小斌[J];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01期
10 盛英;亲吻“神秘”──谈徐小斌小说和神秘文化[J];小说评论;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郁;;另类存在和一种精神面对——阅读徐小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晋瑜;徐小斌:我不能容忍伪善[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傅小平;徐小斌:我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是我[N];文学报;2014年
3 ;徐小斌创作研讨会纪要[N];光明日报;2004年
4 孙惠英;徐小斌:错位也是种美丽[N];天津日报;2005年
5 张戈;徐小斌:写作要面向文学,,背向文坛[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杨鸥;徐小斌小说《羽蛇》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陈晓明;徐小斌长篇小说《炼狱之花》本真之美的挽歌[N];文艺报;2010年
8 解玺璋;徐小斌:小说家眼中的历史[N];北京日报;2004年
9 王红旗;徐小斌的精神之旅[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徐林正;影视和文学要学会“妥协”[N];文汇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徐小斌对个体生命悲剧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窦彩娟;徐小斌文学创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杜董洋;渴求·解构·追寻[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彦君;徐小斌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娟;论徐小斌小说的压抑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路琼;徐小斌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康健;徐小斌文学创作的生态批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思远;论徐小斌小说创作的独特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9 李鑫娜;揭开面具独舞[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程利;梦幻精灵的飘零世界[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