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读后感_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
文学的历史首先是文学按照自身规律演变的历史,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努力寻找着对此规律行之有效的叙述范式,其中重要的工作便是致力于“历史性质”的辨析与“时间概念”的认定,既有的文学史叙述框架可谓完整而有效。不过,认真仔细的反思却也告诉我们,迄今为止,对文学发展所依托的国家历史情态的细节性考察依然存在不少的空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更关注历史过程的“——要么是相对空泛的“,要么是混沌暧昧的“意义”—世界性”中国性”与“民族
。须知,对文学“性”自身意义”的辨析最终也需要依托具体的时空框架,只有进一步挖掘具体的国家历史情态,文学史的叙述才会不断呈现被前人所忽略的新价值,而我们的学术事业也才能进一步推进。
一
迄今为止,在众多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概念中,得到广泛使用的有三种:“新、“、“。它们出现和定型于不同的时近代/现代/当代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
期,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成熟的学科,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思想平台上完成各种学术思想的有效对话,,就是因为不同见解、不同感受的学人都能接受和认同这些概念,并努力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这些概念组成的学术框架中。
不过,学术研究的概念和对话平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探索的深化,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学术研究需要在新的概念和平台上加以推进。平心而论,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三种概念都不完全是对中国文学自身的时空存在的描绘,概括的并非近现代以来中国具体的国家与社会环境。也就是说,我们文学真实、具体的生存基础并没有得到更准确的描述。也正因为如此,它们的学术意义也都一直伴随着连续不绝的争议,值得我们反思、追问和完善。
“新文学”是第一个得到广泛使用的文学史概念。从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大
、编订《学讲授“中国新文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到1932年周作人在辅仁大学
、出版《,从1讲演“新文学源流”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国新文933年王哲甫出版《
学运动史》到1中国新文学大系》的隆重推出,935年全面总结第一个十年成就的《
从1中国新文学史”到195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定名“951年9月王瑶出
,都采用了“版《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新文学”这一命名。此外,香港的司马
。乃至在新时期以后,长风和台湾的周锦先后撰写、出版了同名的《中国新文学史》
——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已经确定,但是以“虽然新的学科命名—新
文学”为名创办学会、写作论著的现象却依然不断地出现。
以“新”概括文学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一时段文学运动中的自我命名。晚清以降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伴随着一系列“新”思潮、“新”概念与
·165·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