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的精神关系——兼与史记先生商榷
本文选题:郭沫若 切入点:惠特曼 出处:《学术界》2017年03期
【摘要】:史记先生等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以《女神》为代表的郭沫若的诗歌是在惠特曼诗歌精神的影响下创作而成,因此郭沫若被称为"中国的惠特曼"。但是,若仔细审视郭沫若的作品,发现他只是侧重于鉴赏和吸收到惠特曼平民观、城市观、灵肉一致的爱情观的表面特征,惠特曼诗歌平民观背后的泛神论、城市观背后的仁爱论、"灵肉一致"的爱情观背后的对国民的深层价值秩序结构改正的意义没有被郭沫若深入地体悟。郭沫若偏重于在本土语境的视阈下把惠特曼的诗歌精神和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以及借鉴惠特曼的诗风来扩展了诗歌话语资源,开拓了诗学视野,丰富了文学想象的审美环境和诗情空间,而不是侧重理解其形而上的哲学特征,这方面则被史记先生和其他学者所忽视。
[Abstract]:Literary critics such as Mr. Shiji generally believe that Guo Moruo's poems, represented by the Goddess, were creat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hitman's poetic spirit, so Guo Moruo is called "Whitman of China." If we take a closer look at Guo Moruo's works, we can find that he only focuses on appreciating and absorbing the superficial features of Whitman's concept of common people, city view, spirit and flesh, and the pantheism behind Whitman's concept of common people. The theory of benevolence behind the city view and the meaning of correcting the deep value order structure of the nation behind the "spiritual and physical unity" love view were not deeply understood by Guo Moruo. Guo Moruo emphasized Whitm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ontext. The spirit of poetry and the reality of China, Using Whitman's poetic style for reference, it expands the poetic discourse resources, expands the poetic field of vision, enriches the aesthetic environment and poetic space of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does not focus on understanding its metaphysical philosophical features. This aspect is ignored by Mr. Shi Ji and other scholar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人性话语与二十世纪文学”(12JJD750019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史记;;论“五四”时期惠特曼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求索;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特曼:诗人与全球化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大学召开[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2 徐晶;拍卖网走出女亿万富翁——梅格·惠特曼[J];新财经;2002年06期
3 刘树森;21世纪惠特曼研究管窥——兼评《致惠特曼,美国》[J];国外文学;2004年04期
4 刘翠湘;;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2期
5 张禹九;读诗人惠特曼的散文[J];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6 苑冬声;论惠特曼及其战争诗——惠特曼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7 赵友斌;惠特曼与林肯[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8 北塔 ,李野光;惠特曼:"纽约州的一个真实的儿子"[J];译林;2005年05期
9 刘树森;全球化语境中的惠特曼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10 原一川,吴建西;“人与自然”的歌唱者——现代自由诗先驱沃特·惠特曼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欢;陆现彩;欧阳冰洁;李娟;陆建军;;“FeCl_3-Na_2SO_4”体系合成施威特曼石的稳定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斯·玛尔科娃;姜铮;;《女神》与外国诗歌[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作者 韩若;惠特曼:在线跳蚤市场女王[N];电脑报;2005年
2 田野;惠特曼面临十年之痒 去留存疑[N];经理日报;2007年
3 实习生 张文绩;惠特曼:说到做到的王牌经理人[N];上海金融报;2006年
4 傅烨珉;惠特曼:打造最大网上市场[N];上海金融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丽容;“顾客至上”惠特曼的管理魔力[N];通信信息报;2007年
6 朱泉峰;惠特曼:铁娘子隐退[N];计算机世界;2008年
7 本报高级记者 杨琳桦;惠特曼在忙碌什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栾哲;俄汉特曼西自治区推介经贸项目[N];吉林日报;2009年
9 郎楷淳译自英国《经济学家》;森特曼:渴望一次新跨越[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海月;惠特曼让巨轮从电子港湾起航[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科;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三个维度[D];河北大学;2015年
2 陈后民;理查德·舒斯特曼美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高素红;帕特曼性契约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王敏;惠特曼笔下的“海”[D];湘潭大学;2012年
5 唐姿;惠特曼在中国的译介历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李荣;论惠特曼与美国文化的精神联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郭威;惠特曼诗歌中隐喻的认识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马特;论惠特曼的城市想象与生态意识[D];山东大学;2012年
9 宋思令;惠特曼诗歌主题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10 万洪杰;惠特曼《草叶集》的女性主义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4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69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