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闪回的认知文体学解读模型
本文选题:认知文体学 切入点:记忆闪回 出处:《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随着认知心理学对回忆研究的日益深入,记忆闪回大量涌现于小说中,其文体特征随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评论界对闪回的解读模式在整体上依然停留在以结构主义为核心的叙述学阶段,鲜见记忆机制与记忆表述之间关联的挖掘。鉴于此,本文整合Paul Werth的文本世界理论与Catherine Emmott的情景框架理论,并结合回忆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提出两种回忆体验模式以及其相应的认知文体学解读模型。笔者认为,记忆闪回并非单纯的思想引语,而是通过叙事表达,在读者脑中构建的一个指示空间;其不同于现实故事世界,却又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相关联。这种关联性是记忆闪回的特征,也是解读记忆闪回的关键所在。据此,本文以英国作家勒卡雷《不朽的园丁》为例说明,通过分析回忆视角在不同世界之间的移动路径,深入挖掘记忆闪回的文本表征、读者心智表征、文体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以及阅读理解研究提供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study of memory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a large number of flashbacks have emerged in novels, and their stylistic features have shown unprecedented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However, the mode of interpreting flashbacks in the critical circle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narratology with structuralism as the core, and the mi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mechanism and memory expression is rare.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integrates Paul Werth's text world theory and Catherine Emmott's situational framework theory, and combines wit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recall psychology, puts forward two kinds of memory experience model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ognitive stylistic interpretation models.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flashback of memory is not a simple quotation of thought, but a demonstrative space constructed in the mind of the reader through narrative express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world of story, but is related to it to some extent.This correl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mory flashback and the key of reading memory flashback.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British writer Le Carre, the immortal gardener,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at, by analyzing the movement path between different worl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ollection, we can dig into the textual representation of memory flashback and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d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ylistic effect and stylistic effect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novel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社科项目“闪回叙事的文体特征、艺术效果及功能”(编号:x2wyD2156300) 广州市社科共建基金项目“记忆闪回的认知诗学研究”(编号:2016GZGJ7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I561.074;H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9月在济南举行[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3 陈兵;文体学的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本刊记者;;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中国开封举行[J];语言科学;2003年06期
5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论会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6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会讯[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7 本刊记者;;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开封召开[J];语言科学;2004年05期
8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学术研讨会开始征文[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首届文体学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集论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10 ;首届文体学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集论文[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超凡;;从古文文体分析角度看其英译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Paul Simpson;;文体学、英语语言和新创造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世生;文体学:语言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迈克尔·图兰 赵奎英;关于语言诗学与文体学的对谈[N];文艺报;2011年
3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4 钱志熙;古代文学教研要重视文体学[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斯敏 通讯员 吴青;不惧险远 勇开新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2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聪;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D];辽宁大学;2015年
2 胡莉明;论人物传记风格的传达[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小明;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逃离》中的前景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邱乐乐;文体学视野下的北魏造像记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5 朱晓珊;功能文体学视角下景点牌示解说词英译的描述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孙梦丽;文体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语音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林怡;大学英语主课文篇章文体分析及其教学意义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林小敏;从认知文体学视角探讨文学翻译—实例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9 王芳;“新文体”到“五四”时期报刊文体的嬗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陈志扬;说文文体与宋前说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26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2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