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科幻叙事的乌托邦能量

发布时间:2018-04-20 16:22

  本文选题:科幻叙事 + 乌托邦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4期


【摘要】:科幻小说是一种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叙事形式,在叙事中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乌托邦能量。它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科幻乌托邦是对现在凡俗生活的想象性超越,在科幻叙事中直接呈现着我们想象未来的欲望;二是在科幻文本的想象性跨界中留有现实生活的残片,在文本与残片之间是一种隐喻性的关系,这种隐喻关系建立在整个乌托邦文本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技巧上;三是科幻叙事在乌托邦呈现与现实的乌托邦欲望之间起到"小对体"的作用,正是在"小对体"的欲望与阐释、主体与对象的转换中,科幻叙事裹挟着巨大的乌托邦能量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不同于政治乌托邦的异托邦。
[Abstract]:Science fiction is a kind of narrative form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tific theory. The future world in the narration often has a special utopian energy. It is manifested in several aspects: first, the Utopia of science fiction is the imaginative transcendence of the ordinary life of the present, which directly presents our desire to imagine the future in the narration of science fiction; the second is the residue of real life left in the imaginative boundary of the text of science fiction. There is a 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fragments,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techniques of the whole utopian text. The third is that science fiction narration plays the role of "small-to-body" between Utopian presentation and realistic utopian desire. It is precisel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mall-to-body" desire and interpretation, subject and object. Science fiction narratives contain enormous utopia energy to build a heterotopia that is different from political utopia.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敏;;意识的逃避——论无意识的乌托邦性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于云玲;;文学乌托邦定义探讨[J];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3 甘会斌;;乌托邦、现代性与知识分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周均平;;审美乌托邦研究刍论[J];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5 郭建;;“尴尬的乌托邦”——《一无所有》之乌托邦研究[J];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6 阙诗涛;;乌托邦文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演变原因探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西川;;乌托邦札记[J];读书;1992年11期

8 王杨;;在废墟中建造童话城堡——解读《乌拉尼亚》中的乌托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09年20期

9 李广益;;从花园社区到清新世界——读《生态乌托邦》[J];绿叶;2011年01期

10 拉塞尔·雅格布 ,王雁翎;期盼乌托邦[J];天涯;200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师范大学 周均平;审美乌托邦:乌托邦研究的新趋向[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史丽萍;朝鲜古代乌托邦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李小青;永恒的追求与探索:英国乌托邦文学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4 宋秀梅;乌托邦时代个体命运的艺术备忘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晗;回归乌托邦[D];郑州大学;2004年

2 蔡峻岭;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意蕴及其价值[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王小菲;论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博;寻找“乌托邦”[D];郑州大学;2004年

5 秦娟娟;“反面乌托邦三部曲”的分层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玉嗣;传统的回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德法;乌托邦思想的产生及其在英国小说中的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袁;中西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乌托邦形态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何振华;废墟中的希望[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10 李美熙;新世界、黄金乡与绿墙[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78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778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