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忆”之后——“后记忆”概念之探微
本文选题:记忆 + 后记忆 ; 参考:《外国语文》2017年04期
【摘要】:随着以"后现代"为代表的多个"后"概念不断遭到质疑甚至颠覆,玛丽安·赫希提出的"后记忆"概念岌岌可危。"后记忆"描述了大屠杀幸存者后代的隔代记忆,强调创伤影响跨越代际距离的持续存在。本文以大屠杀亲历者后代的纪实叙事以及小说《噩梦父亲》为例分析记忆与后记忆的关系,展现幸存者无论沉默还是健谈都会导致与子女之间话语交流不畅、情感交流失败的问题,从而质疑后记忆中创伤影响的跨代延续,进而推翻后记忆的存在。
[Abstract]:As many "post" concepts represented by "post modernity" have been questioned and even subverted, the concept of "post memory" proposed by Marian Hershey is in jeopardy. "Post memory" describes the memory of generations of the survivors of the Holocaust and emphasizes the continuous existence of the impact of the trauma across the intergenerational distance. And the novel < nightmare father >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ory and post memory, showing that no matter whether the survivors are silent or conversational, they all lead to po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ir children and the failure of their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question the continuity of the impact of the post memory, and then to overthrow the existence of the postscript mem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中的‘野蛮’叙事”(教外司留[2013]69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茂增;;论大屠杀与个体罪责[J];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2 公民1776;;《羚羊战略》:乌合之众的大屠杀[J];学习博览;2011年01期
3 王艳慧;;《战后》对大屠杀受害者形象的颠覆[J];学理论;2010年14期
4 阙诗涛;;从《罗莎》和《二手烟》看大屠杀后遗症[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李顺春;;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大屠杀后意识与犹太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6期
6 吴晓东;“记忆的暗杀者”[J];读书;2000年07期
7 宋飞焱;美国“大屠杀后意识”小说散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8 古力;;14岁女孩纳粹大屠杀日记首度披露经历催人泪下[J];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2007年08期
9 王丽艳;;E·L·多克托罗笔下的犹太大屠杀[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02期
10 陶家俊;;耶鲁派大屠杀创伤研究论析[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特约撰稿人 钟志清;写作是了解人生的一种方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汪海;见证的危机与奥斯维辛后的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洁;让过去言说[D];山西大学;2015年
2 童潇骁;论大屠杀在儿童文学中的表现[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3 朱钰;善与恶:《白色旅馆》对于大屠杀的后现代主义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4 蔡玉文;去神话与“另一种”记忆中的“大屠杀”[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852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85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