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本文选题:翻译文学 + 外国文学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摘要】: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Abstract]:Judging the nation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nslator's nationality can not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dualism, but the dual nature of the nationality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has not been rid of dualism, although it has got rid of dualism.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which it can form its own system, and the uniqueness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tself provides appropriate support for its own system. Translation literature, foreign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stand side by side, which accords with the pluralistic trend of academ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鹤鸣;;文化全球化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南峰;从多元系统论的观点看翻译文学的“国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张锦兰,张德让;译语文化与译作的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聪;;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周庆杰;武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周庆杰,孟涛;理之大成 拳之规范——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评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高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其限度[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雷淑娟;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8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2 彭春华;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汉译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3 Jiang Zhongjie;[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4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6 孙红梅;文化差异与翻译[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林波;唐诗中典故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麻晓晴;论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矛盾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易芳;初探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麦永雄;欧阳灿灿;张广勋;王小菲;张群芳;邓与评;杨丽英;;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从乌托邦、恶托邦到伊托邦(笔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吴世永;;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危机及重建可能性方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周清平;;论审美四维空间——以海德格尔语言美学核心思想为支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詹艾斌;;论人的主体性——一种马克思哲学视点的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5 肖鹰;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全球化与自我认同[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6 杜书瀛,张婷婷;文学主体论的超越和局限[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文学》征订启事[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3期
2 卢丽君;;语言符号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表情效果初探——以埃米莉·迪金森诗歌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3 王卿;;试比较余华与卡夫卡的写作[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4 曾嵘;;作为叙事文本构成方法的“引用”——以大江健三郎《被偷换的孩子》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5 杜丽琴;;外国文学教学与译本选择——从《红字》重译谈起[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郝雁南;董桂君;;《圣经》基本词汇漫说[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中先;名著还得名译名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蓝洱海;翻译文学不能承受劣译之害[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自由撰稿人 书评人 思郁;写作,散发出一种迷人魅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黄宝生;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赵兰英;上海又见外国文学热[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林少华;让“房间”远游[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记者 汪建根;最佳外国小说评选在京揭晓[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罗新璋;喜看爱玛倚新妆[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杨良志;大师的辉耀[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荣欣;文学的入超和出超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亚芬;[D];中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55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5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