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神化与被蔑视的海明威
本文选题:余光中 + 马原 ; 参考:《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12期
【摘要】:正20世纪欧美作家中,海明威无疑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一位。他的作品,很早就被诸如张爱玲、余光中等文学名家在中文世界译介,"抗战"期间,蜜月中的海明威携新婚妻子来到中国,在硝烟弥漫的重庆,分别会晤了蒋介石和周恩来,可见国共高层都对这位美国作家高度重视。解放以后,"十七年"至"文革"的中国文坛驱逐了绝大多数欧美
[Abstract]:Hemingway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familiar Chinese writer in the 20 th century. His works have long been translated in the Chinese world by famous literary experts such as Zhang Ailing and Yu Guangzhong.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emingway, on his honeymoon, came to China with his new wife and met with Jiang Jieshi and Zhou Enlai in Chongqing, where the smoke filled with gunpowder.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KMT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al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American writer. After liberation, the vast majority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re expelled from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 from "17 years"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宁军;近访余光中:乡情永远刻在心头[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2期
2 王晖;余光中的散文理念[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陈才俊;余光中语文研究初探[J];学术研究;2002年08期
4 陈士行 ,周逸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回乡扫墓[J];台声;2002年05期
5 郭虹;史家笔墨 诗人情怀——余光中记写人物的艺术[J];写作;2004年19期
6 黄维j;向山水和圣人致敬——余光中《山东甘旅》析评[J];名作欣赏;2004年07期
7 陈婕;余光中的梵谷年[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郭虹;无法乃为至法(上)——余光中评论研究[J];写作;2005年23期
9 杨宗翰;与余光中拔河[J];华文文学;2005年02期
10 陈幸蕙;悦读余光中[J];名作欣赏;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古远清;;两岸关于余光中“历史问题”的争论(上)[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2 古远清;;两岸关于余光中“历史问题”的争论(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黄国彬;;余光中的大品散文[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4 史言;;余光中新诗嗅觉意象蠡测:余诗身体感研究的一个侧面[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古远清;;关于《台湾当代新诗史》撰写及余光中评价问题——回应台湾高Q值呐繹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徐学;;余光中“适度散文化”的诗歌理论与实践[A];2005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琛;姚晓东会见余光中[N];常州日报;2012年
2 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梁白瑜 林育华;余光中出任香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N];福建日报;2013年
3 鞠健夫;余光中:一生有一道海峡[N];发展导报;2004年
4 张璐诗;余光中:诗人出书不容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赵稀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文学研究员;视线之外的余光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记者 王凡凡;余光中:穿越70年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汪修荣;余光中的左手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胡南;余光中:在文学中老得漂亮[N];常德日报;2006年
9 王逸吟;“中文美到什么程度”?余光中北大说“乡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毛庆;余光中:将继续“文化之旅”[N];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海晴;余光中新古典主义诗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黎黎;在永恒中结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劭清;失却与复归:余光中三地二十年(1964-1985)[D];华侨大学;2004年
2 何敏芳;余光中诗歌在大陆的接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裴_g;论余光中的翻译对创作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超;余光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娟;论余光中散文的中国文化情结[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吕保军;余光中诗歌乌托邦论[D];山东大学;2006年
8 张笑堑;余光中诗论[D];苏州大学;2002年
9 韩彩虹;翻译家余光中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王欣;余光中诗歌的回归意识[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8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7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