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齐奥小说人物论
本文选题:勒克莱齐奥 + 弱小人物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勒克莱齐奥的小说创作具有介入的立场,直面人的存在,人的苦难,尤其关注处于主流文明之外的世界,关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弱势群体与边缘人。对人之存在的关注与关怀,构成了勒克莱齐奥写作的一个基点。勒克莱齐奥在小说书写中格外注重人物的塑造,人物的塑造不仅起到推动叙事的作用,更承载了作家对人类文明的思考。本文拟对勒克莱齐奥的小说进行整体考察,梳理其中多种多样且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将其中的代表人物分为三类:坚守、传承传统的老人,个性觉醒的女性,以及与他者相遇的行者。旨在通过考察分析三类人物的个性、追求与价值,揭示作家对弱小人物命运的深刻关注,展现作家对人类必定走向和平与自由的坚定信念。
[Abstract]:Leclezio's novel creation has a position of intervention, facing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human suffering, especiall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orld outside the mainstream civilization,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and the marginalized people living in this world. The concern and concern for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constitute the basis of Leclezio writing. Leclezio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writing, which not only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narrative, but also carries the writer's thoughts on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Leclezio's novels as a whole, combing the various and highly individualized characters, and classifying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into three categories: holding fast,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of the old, and the women who are awakened in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the walker who meets the oth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pursuit and value of the three kinds of characters, to reveal the writer's deep concern for the fate of the weak figures and to show his firm belief that the human being is bound to move towards peace and freedo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勒克莱齐奥小说研究”(11BWW049)
【分类号】:I565.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方;许钧;;试论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2 勒·克莱齐奥;孔雁;;在悖论的森林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J];译林;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学智;;报刊舆论与“人民代表”——民初《大公报》对临时参议院的关注、监督与批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2 严泉;;辛亥革命时期临时参议员的产生[J];历史档案;2013年03期
3 王宇;;“齐满人之心志,逐共和之权益”——民国前期满族同进会及其权利诉求[J];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00期
4 方素梅;;民国初年的制宪活动与民族事务[J];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5 薛恒;;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员人数及变动考辨[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李学智;;北京临时参议院的遵法、护法与违法[J];民国研究;2008年Z1期
7 薛恒;民国议会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8 李学智;北京临时参议院立法活动程序、规则的若干考察[J];历史教学;200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竹盛;;反腐败的“制度大爆炸”[J];南风窗;2015年11期
2 钱小平;;“积极治理主义”与匈牙利贿赂犯罪刑法立法转型——兼论中国贿赂犯罪刑法立法改革之方向抉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乔亚南;;从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基本理论到我国实践的理性选择[J];学术研究;2014年10期
4 何家弘;;反腐败的战略重心与官员财产公示[J];法学;2014年10期
5 聂资鲁;;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立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法学;2013年06期
6 许传玺;成协中;;以公共听证为核心的行政程序建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韩相敦;;韩国反腐败法述评——附:韩国《关于腐败防止与国民权益委员会设立运营法》[J];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02期
8 钱小平;;英国《贿赂法》立法创新及其评价[J];刑法论丛;2012年02期
9 钱小平;;中国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立法运行宏观效果考察[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姜明安;;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性质与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枢元;张守海;;勒克莱齐奥与我们[J];文艺争鸣;2009年01期
2 邱睿;;勒克莱齐奥的中国式阅读——兼论《乌拉尼亚》和《桃花源记诗并序》[J];名作欣赏;2009年05期
3 勒克莱齐奥;余中先;;在悖论的森林中——勒克莱齐奥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说(摘选)[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1期
4 宋晓春;言岚;;勒克莱齐奥的文学生态观[J];求索;2009年01期
5 鲁京明;冯寿农;;与沙漠的和谐结合——析勒克莱齐奥的《沙漠》[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6 袁筱一;;探索人性的寓言世界——论勒克莱齐奥的作品[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7 谭成春;;勒克莱齐奥的创作历程简述[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8 高方;许钧;;试论勒克莱齐奥的创作与创作思想[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9 卢志博;;物质的遮蔽和反物质主义的“战争”——勒克莱齐奥《战争》评析[J];新东方;2009年04期
10 马玉琛;;作家不可以做词奴——兼评勒克莱齐奥的《战争》[J];小说评论;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娴;;勒克莱齐奥《沙漠》一书中的嵌套结构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樊伊人;;追寻的旅程——评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钧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所认识和理解的勒克莱齐奥[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曾进邋董铭;勒克莱齐奥 人生和作品一样传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董强;勒克莱齐奥:其人,其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晓阳;诺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成名作全新面市[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CBN记者 苏娅;勒克莱齐奥:愿与杜甫结伴旅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勒克莱齐奥文学,通过梦想解除枷锁[N];文汇报;2009年
7 翟业军;勒克莱齐奥《奥尼恰》:逆流而上,来到异托邦[N];文艺报;2011年
8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靠了革命,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坐在这里”[N];南方周末;2011年
9 本报记者 姜小玲;我在一笔一画中感受到幸福[N];解放日报;2011年
10 深圳商报驻沪记者 卢羽华;演讲“太法国” 读者“听不懂”[N];深圳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璐;回归自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利华;勒克莱齐奥作品中的生态思想[D];苏州大学;2010年
2 关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勒克莱齐奥[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雪娇;论勒克莱齐奥小说中的流浪主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s
本文编号:1979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7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