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与现代性——美国小说中的火车与时空重构
本文选题:流动性 + 现代性 ; 参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流动性是现代性的标志,火车作为19世纪新型机械化移动工具,使流动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火车意象贯穿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小说,这一时期的美国小说全面考察了火车流动性的多个维度,展现了现代性的多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火车引起时间的标准化、空间的秩序化、地域的全球化等一系列现代性特点。另一方面,火车也显现出现代性的悖论——火车既是自由和进步的象征,也是束缚和压迫的途径;既是各个阶级和种族相互争夺的空间,也是不同阶级展开对话的平台。因此,美国文学对火车流动性的表征做出了两大独特贡献:流动性的具身性和反思的现代性。
[Abstract]:Mobility is the symbol of modernity. As a new mechanized moving tool in the 19 th century, the mobility of train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The train image runs through the American novels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American novels of this period have comprehensively examined the many dimensions of train mobility and demonstrated the multiple influences of modernity, mainly as follows: on the one hand, Train causes a series of moder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tandardization of time, order of space and globalization of reg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in also shows the paradox of modernity-it is not only the symbol of freedom and progress, but also the way to restrain and oppress. It is not only the space for each class and race to compete for each other, but also the platform for dialogue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Therefore,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made two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rain mobility: the nature of mobility and the modernity of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97)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云;;以档案工作者为主人公的几部美国小说[J];上海档案;1985年06期
2 王长荣;试论当代美国小说结尾的开放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3 邵旭东;荒诞意识与表现形态──从一个角度看美国小说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赵劲鹰;胡源西;;试论“异化”主题在当代美国小说中的体现[J];语文学刊;2011年20期
5 袁滔;;论美国小说中的美国茶饮文化[J];芒种;2013年23期
6 周玉忠;战后美国和后现代主义美国小说简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王玉芳;;美国小说中的黑人形象[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王玉芳;;美国小说中的黑人形象[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西林;;真正的黑人形象的树立——黑人形象在美国小说中三个时期的变化[J];南方论刊;2007年07期
10 朱振武;;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虞建华;归属感,民族意识和本土化[N];文汇报;2007年
2 夏子 编译;美国小说对“美国梦”的解读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弋璇;美国小说的全球警示[N];文艺报;2009年
4 康慨;2007:图书业的凄凉之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任井;纽约鲍曼书店拍卖珍本图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芳;美国小说在中国的接受:1919-1949[D];集美大学;2013年
2 廖晓妍;基于语料库对19、20世纪美国小说中虚拟语气的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蒋睿;抗战时期重庆美国小说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董彦;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纽约”[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s,
本文编号:1982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982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