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华语文学对中华性的接受与颉颃——以马华文学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8-06-18 00:28

  本文选题:马华文学 + 文学史 ; 参考:《华文文学》2017年01期


【摘要】:在华语语系文学中,马华文学与中华性(广义的,包括政治、文化、美学、习俗等)的纠葛相信是历史最悠久而又极端的个案。马华文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中国性经营,大致上可分成政治中华、文化中华与美学中华这三个重要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与变化过程。主观与客观因素经常制约着马华族裔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观念,主观上要建构文学的自主性/独特性,以及客观上又面对来自官方的文化霸权与同质化压抑,使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的心态与认同总是欲理还乱、若即若离,不时在依附/拥抱与稀释/离弃中摆荡。本文尝试从历史的宏观视角,运用具体的文学文本与论述作为例证,探讨马华族裔在文学的建构上与中华性的微妙互动以及这种互动中所孕育的积极意义。
[Abstract]: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Ma Hua literature and Chinese character (including politics, culture, aesthetics, custom and so on) is believed to be the oldest and most extreme case. Ma Hua literature has different Chinese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stage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important orientations: political Chinese, cultural Chinese and aesthetic Chinese, and has its special forming background and changing proces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ften restrict the literary writing and cultural concept of the Mahua ethnic group. Subj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autonomy / uniqueness of literature, and objectively to face the cultural hegemony and homogeneity repression from the official. So that their attitude and identity to the Chinese culture are always confused, if away, from time to time in attachment / embrace and dilution / abandonment in the sw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ub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 Hua ethnic group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and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is interac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and the concrete literary texts and expositions as examples.
【作者单位】: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338.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村;乘长风破万里浪——我对马华文学的期待[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年02期

2 史育婷,冯昊;马华文学的记忆与想象空间——《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Ⅰ》谈片[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潘碧华;;参与的记忆:建国中的马华文学[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年02期

4 陈大为;;从马华“旅台”文学到“在台”马华文学[J];华文文学;2012年06期

5 古远清;;“外来兵团”:马华学者的台湾论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流军;马华文学的渊源与发展(摘录)[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1年02期

7 星辰;写在马华文学收获的时节[J];海内与海外;2000年12期

8 年红;马华文学发展近况[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2期

9 年红;期望高飞的翅膀——略谈马华儿童文学发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4期

10 林春美;;马华女作家的马共想像[J];华文文学;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安焕然 马来西亚南方学院中文系;马华文学:自觉与焦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伍燕翎 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中文系;马华文学杂志概览(2000-2009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王树福;马华文学的生与变[N];文艺报;2010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爱得更用力”[N];深圳商报;2012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马华文学乡关何处?[N];深圳商报;2012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探索写作和马来华人族群变迁史”[N];东方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诗坚;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1976)[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素华;马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D];厦门大学;2001年

2 林金平;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马华文女性文学[D];暨南大学;2010年

3 颜泉发;分流与整合[D];暨南大学;2002年

4 陈安娜;花踪文学奖与马华文学典律重构[D];暨南大学;2014年

5 黄羡羡;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的一种回顾及反思[D];暨南大学;2007年

6 张慧;马华文学中的“新村”叙事[D];暨南大学;2012年

7 彭贵昌;论马华七字辈作家对宏大叙事的解构[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33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033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