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陌生化”与狄金森诗歌审美距离创造

发布时间:2018-07-29 07:31
【摘要】:"陌生化"是以艺术作品受众为指向,以期待视域为参照,创造审美距离以延长审美体验,将日常审美提升为艺术审美的艺术创作过程。在美国现代派先驱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作中,"陌生化"这一概念是具有"距离指向"的,其作品的陌生化审美距离是作者与世俗社会、物质现实之间的距离复合叠加在艺术创作中的显现,其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狄金森在对抽象的、人们缺乏感性认知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能够把握审美距离,以塑造既经验可感又不平庸无味的富含审美意蕴的诗歌意象。狄金森所创造出的审美差异的张力并不囿于文本本身,其陌生化的存在和身份赋予她的诗歌作品一个陌生的灵魂。
[Abstract]:"defamiliarization" is a process of artistic creation in which the audience of the works of art is the direction,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is the reference, the aesthetic distance is created to prolong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daily aesthetic is promoted to the aesthetic of art. In the poetry of Emily Dickinson (Emily Dickinson), a pioneer of American modernism, the concept of "defamiliarization" is "directed by distance", and the aesthetic distance of defamiliarization of his works is that of the author and the secular society. The overlay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terial reality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artistic creation, the use of the "strangeness" technique in his works, makes Dickinson create the art of the abstract things that people lack of perceptual cognition. To grasp the aesthetic distance in order to shape the poetic image which is rich in aesthetic meaning and can be experienced and tasteless. The tension of the aesthetic difference created by Dickinson is not confined to the text itself. The existence and identity of her strangeness endow her poetry works with a strange soul.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军;用诗歌构筑生命的辉煌——试论狄金森其人其诗[J];阴山学刊;2000年04期

2 谭艳琼;探析狄金森诗歌的影响源[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3 张礼龙;现实与信仰——对狄金森有关死亡诗歌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0期

4 张军;对立的世界——狄金森其人其诗[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刘保安;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6 张傲华;;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狄金森第712首诗歌蕴意解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Z1期

7 刘保安;痛苦·矛盾·重压——狄金森心理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建浩;;拒绝“拍卖灵魂”的狄金森[J];世界文化;2006年05期

9 陈向荣;;试论狄金森诗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晓晖;;阐释的悖论:狄金森研究中的分歧与争议[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小香;;无名的狄金森[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礼牡;卢普庭;丁迎;;幽闭的灵魂风景画家——论狄金森的诗歌艺术[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游庆珠;;打破传统,各领风骚在诗坛——惠特曼与狄金森比较初探[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庆云;孤独是件困难的事[N];中国保险报;2002年

2 彭坚;狄金森诗歌的一种情结[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金娥;孤寂的风景: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孤独意识[D];山东大学;2011年

2 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文体的言说[D];河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焱;狄金森作品中的“主人”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理苏;从萨特存在主义视角分析美国内战后艾米丽·狄金森减少写作的原因[D];云南大学;2016年

3 曹斯祺;结构 语言 意象[D];上海大学;2016年

4 贾纪红;狄金森诗歌中的变异与接受[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晓妍;试析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宗教内涵[D];郑州大学;2003年

6 王和平;狄金森诗歌汉译中的意义流变[D];北京大学;2012年

7 马静;狄金森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琼敏;突破有限—论艾米莉·狄金森的“私发表”[D];复旦大学;2012年

9 王青青;艾米莉·狄金森现代性的心理学解读[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白云;解析狄金森诗歌中“天堂”的幻象[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51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151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4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