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生命的颤栗——《颓败线的颤动》与《火诫》中的灵与肉

发布时间:2018-08-02 15:50
【摘要】:正作为中、西方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鲁迅和托·斯·艾略特(T.S.Eliot)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大量地运用了女性题材。综观艾略特的诗作,绝大多数都涉及女性话题,而关于《荒原》的女性主题更是"艾学"界的一大研究热门。帕尔默(Palmer)在他的研究综述里这样总结:"很大一部分女性主义的研究认为《荒原》是重点关注男女关系的文本……更夸张一点地说的话,诗的重点主要在女性
[Abstract]:As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 Lu Xun and T.S.Eliot make great use of female themes in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Most of Eliot's poems are related to women, and the female theme of the wasteland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Ai Xue". Palmer (Palmer) concluded in his review: "A large number of feminist studies consider the wasteland as a text tha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To put it more hyperbole, the focus of the poem is mainly on wome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秦弓;丁玲前期创作的女性主义阐释[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3期

2 吴长华;从女人到女鬼——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剖析[J];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01期

3 王富仁;创造者的苦闷的象征——析《补天》[J];名作欣赏;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素莲;;生命的颤栗——《颓败线的颤动》与《火诫》中的灵与肉[J];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04期

2 胡碟;张燕;;20世纪末丁玲小说接受史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侯志琨;张楠;;关于封建女性形象的剖析——读鲁迅小说之后[J];参花(上);2014年06期

4 陈谦红;何永艳;;女人是树不是藤——鲁迅妇女解放思想的当代回眸[J];思想战线;2013年S2期

5 郑璇;;《彷徨》与《呐喊》里女性角色分析[J];芒种;2013年14期

6 王琳;;浅析莎菲女士形象的塑造对于女性解放的意义[J];群文天地;2012年03期

7 缑英杰;;现代丽人之花的精彩绽放——论丁玲早期创作中的现代女性形象[J];焦作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陈智慧;;身体主体性——丁玲《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的身体叙事[J];云梦学刊;2010年06期

9 陈智慧;;主体的女人 鲜活的情欲——丁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09年12期

10 马藜;杨冬梅;;女人的痛苦,女性主义的诉说——对丁玲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英;;《荒原》独特的语意结构[J];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2 周琦;刘宁;;时间与空间的矛盾和统一——解读艾略特的《荒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3 杨彦清;;“有韵味的牢骚”——艾略特《荒原》新解[J];新西部;2010年12期

4 刘家民;贾淑静;;《荒原》中的城市“文明”[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陈淑仪;苑辉;;个人与文化的双重迷惘——艾略特创作《荒原》之根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贺;;《荒原》迷宫探究三重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1期

7 徐齐平;;《荒原》的写作和修改始末[J];文化译丛;1993年01期

8 林季红;艾略特《荒原》诗中的复活意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卢敏,朱伊革;《荒原》:感情的逃避与寄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10 李怡;陈晓兰;;《荒原》:人类世界的拯救[J];文教资料;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懿;《荒原》中女性形象再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周芩;恶之花:《荒原》中城市生活的转换力量[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陈林;破碎的整体:《荒原》碎片艺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谢丽智;T.S.艾略特的诗歌《荒原》的救赎主题及其表征[D];暨南大学;2016年

5 马春兰;评《荒原》一诗中的对比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悦;论《荒原》的多重声音[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云;从《荒原》看艾略特文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金红;论泰瑞西斯在《荒原》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钟颖;《荒原》中的传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9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159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