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立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家”论
本文关键词:理论与立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家”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0年
理论与立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家”论
张涛
【摘要】: 从第二次“西学东渐”开始,海外现代文学研究的著作,就源源不断地被译介到大陆来,近年来这样的译介更成规模化、系统化了。面对如此众多的、纷繁复杂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因为笔者的能力与阅读的限制,只选择夏志清、李欧梵和王德威三人,作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代表,努力尝试对他们的著作进行一些理论性的分析,辨析他们的学术理论渊源和文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基础,阐述他们对大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大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与其展开的各种“对话”。 本文则是在借鉴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更为系统、细致地辨析夏志清、李欧梵和王德威的学术理论的思想渊源,进一步厘清他们的学术传承,从而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学术见解背后的学术语境和历史场域的具体细节。再有,就是通过对他们在大陆现代文学界产生的影响的分析,阐释海外现代文学研究与大陆现代文学研究的互动关系,努力揭示在这种推动这种互动关系的社会现实和历史风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牺牲与救赎:从《伤逝》《奔月》看鲁迅的自我拯救[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2 王建雄;;从《铸剑》看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文静;何希凡;;“似旧实新”的人称——《故事新编》第三人称叙事艺术[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马明;;“没有终结的过程”——读《铁屋中的呐喊》和《反抗绝望》[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5 寇志明;姜异新;;翻译与独创性:重估作为翻译家的鲁迅[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8期
6 陈小妹;单百灵;王冰冰;;彼岸奇葩——谈北美华人批评家及其文化研究现象[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陈国球;;“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以陈世骧之说为例[J];文化与诗学;2011年01期
8 葛亮;;对照记——论都市书写的“镜像”式观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陈腾;;希望与绝望之间[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耿传明;李国;;作为公众话语的身体——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身体想象[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涛;;互联网上的鲁迅论坛研究——以“网易·鲁迅论坛”为中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葛涛;;当代中文网络对鲁迅的纪念——以2001年和2006年中文网络中重要网站纪念鲁迅的专栏为中心[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曾令霞;;鲁迅与中国“戏台”文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吴康;;“醉眼”中的“朦胧”——论鲁迅对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解构[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晓杰;刘军;;“同一地平线”上的另一种景观——以对国民灵魂的审视为视点看萧红对鲁迅的发展[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许祖华;;道德理想——鲁迅《狂人日记》的未解之结[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雪艳;;新时期西北地区鲁迅研究概览[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洪承;;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10 甘智钢;;关于鲁迅小说文体的再思考[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记者 卫昕;[N];成都日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沈逸斐;[N];绍兴日报;2010年
4 黄亚明;[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顾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潇宇;[N];发展导报;2004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吴璟;[N];四川日报;2011年
8 ;[N];成都日报;2011年
9 记者 曹静;[N];解放日报;2006年
10 朱静宇;[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理论与立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家”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田敏;鲁迅与浙东民间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D];吉林大学;2012年
5 严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巧玲;鲁迅:一个人的爱与憎[D];山东大学;2012年
7 丁颖;都市语境与鲁迅上海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亚骥;瞿秋白的文艺思想与文化领导权[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吉善美;韩国高中教科书收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代廷杰;探索“探索者”[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战时国统区的鲁迅话语[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杜九霞;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鲁迅及其作品[D];西北大学;2010年
3 叶禾令;透视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D];延边大学;2010年
4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海峰;延安时期鲁迅现象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6 陈彪;鲁译日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涂巍;鲁迅人生哲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陈明香;鲁迅与现代稿酬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红红;鲁迅:坚定的人性力量[D];汕头大学;2010年
10 阮成达;鲁迅的“阿Q”与南高的“志飘”多角度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理论与立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家”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3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