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品_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西师范大学》 2010年
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
许丽
【摘要】: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文学批评这块领地树起了各色各样的旗帜。当然,社会历史批评也不例外。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宽松的学术气氛,为社会历史批评引来了滋养自身的各种泉源,形形色色的西方理论思潮也在短短三十年中浓缩并吸收进来,形成了真正“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当今关注着“如何建设中国自己的文学批评”、“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时,新时期学人的努力无疑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创造,理应成为我们进一步创新的基点。除此之外,社会历史批评本身就是文学批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种批评形态。因此,对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的状况作出全面的理性反思无疑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历史课题,这将对当代文学批评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是从转型的视角对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进行探索性研究。概括说来,论文的大致思路和基本框架是这样的:引言部分主要是就选题的依据、意义及研究动态与研究思路作相关描述。第一章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转型的契机,从社会文化与外来思潮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转型的契机与动力。第二章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转型概观,即指出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在突破以往单一的政治学、社会学批评之后,出现了三种重要的转变:一从客体论批评向主体论批评倾斜;二从外向型批评向内向型批评靠近;三从共时性批评向历时性批评深化。第三章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转型的学理性审视。主要具体分析这种转型的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关于我国社会历史批评从转型到重建的思考,认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在转型中已突现出重建的趋势,然而,重建需要很长的过程。因而,我们必须正视问题,认真思考,以求得我国社会历史批评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需要做到独特识见,主体立场和现实旨归。结语部分主要对文章作整体描述,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历史批评的前景予以展望与期待。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0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朱立元;孙士聪;刘凯;;试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罗强烈;乡土意识: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主题原型[J];当代文坛;1988年03期
4 罗强烈;才子佳人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主题原型[J];当代文坛;1988年05期
5 李清;;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的未来[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6 季红真;;汪曾祺小说中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J];读书;1983年12期
7 王先霈;;批评家的困惑和批评的出路——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J];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07期
8 邹贤敏;;历史的开放和批评的张力[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9 范明华;;论社会历史批评的主体观——对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10 鲁枢元;;心理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J];湖北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程德强;;五四散文的话语方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岳川;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董学文;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 贺绍俊 ,潘凯雄;缠绕着恋乡情结的现代小说——读许谋清的乡土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05期
4 朱立元;;对文艺学学科反思的几点思考——兼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现状的基本估价[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5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6 王元骧;“新理性精神”之我见[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7 刘再复;;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续)——近年来我国文学研究的若干发展动态[J];读书;1985年03期
8 张汝伦 ,王晓明 ,朱学勤 ,陈思和;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一——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J];读书;1994年03期
9 许纪霖 ,陈思和 ,蔡翔 ,郜元宝;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道统学统与政统[J];读书;1994年05期
10 吴炫 ,王干 ,费振钟 ,王彬彬;人文精神寻思录之三——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J];读书;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刘义甫;;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转型概说[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2 罗杰鹦,骏远;耶鲁学派成因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永泽;;传承 借鉴 超越——论中国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之流变[J];语文学刊;2006年01期
4 王琴梅;倡导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湖北社会科学》关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问题讨论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4期
5 马缘园;谢龙新;;历史“祛魅”后的社会历史批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赖翅萍;兼及审美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茅盾现代文学批评观之我见[J];玉林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7 王钦峰;;二十世纪福楼拜研究中的意识批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赵金色;;析李清照词作感伤色彩的成因[J];语文学刊;2009年11期
9 刘农宏;;同是红颜皆苦命 缘何生死不尽同——由《水浒传》之潘金莲与《红字》之海丝特探不同时代的烙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李凌泽;从复兴到超越: 新时期社会历史批评的演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罗勇;;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黄天弘;;新时期党的文化现代化思想的历史演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戚敏;屈永鹿;;新时期化纤—纺织重组整合的几种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吴兆丰;;论新时期的湖南戏剧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吴平;;京剧的发展在于创新——青岛京剧院新时期创新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8 熊幼松;;关于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持续发展的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9 曾繁仁;;新时期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勇 张贞;[N];文艺报;2005年
2 吴家荣;[N];安徽日报;2002年
3 解玺璋;[N];北京日报;2004年
4 郑正;[N];重庆商报;2000年
5 梁永安;[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韩宇宏;[N];光明日报;2003年
7 张立国;[N];河北日报;2001年
8 谭旭东;[N];人民日报;2005年
9 秦 俑;[N];陕西日报;2003年
10 吴亮 杨扬;[N];文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文炳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与执政安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泾涛;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进军;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会婷;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批评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熊晓庆;视界融合[D];武汉大学;2005年
4 马晓敏;社会历史批评原理下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彬;论新时期军校学员价值观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松波;新时期统一战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杨晓梅;新时期黄石招商引资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鄢莉;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类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松林;论新时期民办教育政策的变化及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进程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