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高丽诗话的流变及价值

发布时间:2018-09-13 21:43
【摘要】:高丽四种诗话作为朝鲜半岛最早的专门诗论,在中朝(韩)的文化交往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高丽诗话是朝鲜民族在吸收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文学创作,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论。它是中国诗话的延续,是东方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诗话的某些观点有些阐发和反馈。因此,研究高丽诗话,不仅可以梳理两国文化交流的脉络,而且对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解和现代转化具有借鉴意义。高丽诗话也树立了朝鲜民族后世诗话的典范,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高丽诗话是一种独立的诗论体裁,它的产生必然依据一定的历史基础。这个历史基础主要表现为两点:1、高丽汉文学发展己趋于成熟2、中国宋代诗话的直接影响。高丽诗话虽然产生年代较晚,但是其关涉的诗学命题和理论见解却是广泛而深刻的。高丽四种诗话就诗歌的缘起、诗歌的本质、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鉴赏、诗歌的风格等多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发,经历了“论诗及事”、“论诗及世”、“论诗及辞”等流变,这是与其学诗者的接受视角密不可分的。纵观高丽诗话,它是中古时期东方诗话花圃中的一朵奇葩,在朝鲜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确立了朝鲜诗话的若干基本范畴;其次,它奠定了朝鲜后世诗学的价值规范;最后,它立足于本民族的特性,吸收中国文论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论,标志着韩国(朝鲜)文学批评自觉的兴起。
[Abstract]:As the earliest specialized poetical theory on Korean Peninsula, four kinds of Korean poem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Korean poetry is a unique national literary theory formed by Korean nation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literary creation of this nation. It is a continuation of Chinese poetr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oriental poetr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Koryo poetry can not only sort out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ut also the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significance. Koryo poetry has also set a model of Korean later generations of poetry, worthy of our in-depth study. Koryo poetry is an independent poetic genre, and its emergence must be based on a certain historical basis. This historical bas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points: 1, the development of Korean and Han literature has tended to mature 2, the direct impact of Chinese poetry in the Song Dynasty. Although Koryo poetry is a late generation, its poetics proposition and theoretical opinions ar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Koryo's four kinds of poems explain the origin of poetry, the essence of poetry, the creation of poetry, the appreciation of poetry, the style of poetry, and so on. They have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of "on poetry and things", "on poetry and the world", "on poetry and speech", etc. Thi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poetry learners. Looking at Koryo's poetry, it is a wonderful flower in the flower garden of oriental poetry in the Middle Ancient period,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Korean literature and art. First, it establishes some basic categories of Korean poetry; secondly, it establishes the value norms of Korean poetics; finally, it bases itself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wn nation, absorb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and forms a unique national literary theory. It marks the rise of South Korea's (DPRK) literary criticism.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312.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汤琛;;黄礼孩诗歌论[J];创作与评论;2011年06期

2 田永元;;中国的诗歌应该有一次蜕变中的阵痛[J];艺术广角;1998年02期

3 粥样;世宾;;诗歌之树常青——茂名“广东诗歌创作与发展研讨会”综述[J];作品;2005年01期

4 王志祥;;全国诗歌理论研讨会在北戴河召开[J];诗刊;2010年17期

5 草八斤;;我的诗歌营生[J];星星诗刊;2012年10期

6 ;中国·星星诗歌讲习所2013年招收诗歌研修学员启事[J];星星(上旬刊);2013年07期

7 李丹;先秦到六朝诗歌理论发展轨迹之勾勒[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盛翠菊;试论蒲风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邢海珍;栖居于诗意中的歌者──王立宪诗歌论[J];文艺评论;2001年06期

10 邹建军;大学生诗歌与高校诗歌教育[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成;;献给处于诗的年华的青年朋友——读《诗歌的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2 刘士杰;;撒播生命的诗歌——论屠岸的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冕;孙绍振;徐敬亚;;诗歌的现在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4 徐俊国;林喜杰;;诗歌只对“心灵的发生”做出反应——徐俊国、林喜杰访谈录[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张立群;;“深秋有如初春”——论屠岸90年代以来的诗歌[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保初;;文学爱好者的益友——评介《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7 张颐武;;谈《诗歌基本原理》[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8 刘玮;;诗歌殿堂的朝圣者——与屠岸谈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于永森;;梦幻乡土世界里的“水晶球”——论徐俊国诗歌的精神“缺场”[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坚;;温故知新——在北京与日本诗人对话有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树伟;翻译帮我找到自己诗歌声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刘守序;历史的期待 时代的呼唤[N];金融时报;2011年

3 高昌;迎着诗歌的海浪 乘着白鹭的翅膀[N];光明日报;2011年

4 林涛;浅谈公安诗歌的困境及语言创新(上)[N];人民公安报;2011年

5 杨梓;让诗歌不再“自言自语”[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莱笙;诗歌的现在与未来[N];文学报;2012年

7 本刊特约撰稿 符力;一个诗歌意义的海岛[N];海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袁媛;一场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N];绵阳日报;2014年

9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10 盖兆泉;诗歌在书外的新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晶;东南亚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孔妮妮;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静;元好问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庆勋;艾略特诗歌隐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林喜杰;群体性解读与想象[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海鹰;查慎行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赵杏根;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苏州大学;1999年

10 黄雪敏;创造社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青;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江非诗歌创作论[D];海南大学;2015年

2 徐然然;探析庞德诗歌的诗学来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周娥妮;诗人饶孟侃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珂;中美二战诗歌差异性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路庆帅;高丽诗话的流变及价值[D];延边大学;2016年

6 刘玲;储光羲诗歌接受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谭理华;新时期诗歌的抒情变奏(1979-1999)[D];暨南大学;2016年

8 李超然;故乡抒情与小海早期诗歌的生成[D];西南大学;2016年

9 赵璎琪;论“直寻”的诗学方法论意义[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10 乔玉凤;论白居易的“底层”关怀[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41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41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