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从女性主义视角阐述《我弥留之际》中艾迪形象

发布时间:2018-09-19 13:55
【摘要】:正在威廉·福克纳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在叙事、思想阐释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弥留之际》便是一例,小说运用了荒诞主义、意识流、神话传说等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南方农民安斯·本德伦为遵守弥留之际妻子的遗愿,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小说中,以母亲、妻子形象出现的艾迪有复杂的性格特征。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深入阐释其丰富的形象内涵。
[Abstract]:Among William Faulkner's many literary works, female images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narration, id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so on. Myths and legends, and other artistic techniques, tell the Southern Peasant Anse Bendelen 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dying wife's will, led the family to his wife's body back home to bury the suffering of the course. In the novel, Eddie, who appears as a mother and wife, has complex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deeply explains its rich image connot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天狮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文英;;《我弥留之际》人物类型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张曦;;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诗化结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孔令云;汪景峰;;从“独白”走向“对话”——《我弥留之际》中的对话哲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孔令云;汪景峰;;《我弥留之际》中的喜剧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娜娜;;《我弥留之际》的“苦熬”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屈长江;赵晓丽;;魂兮归来——《我弥留之际》的一种解读[J];读书;1989年03期

7 孙志刚;对“生命悲剧”的思考——评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王臻;;论异化作品中的《我弥留之际》[J];芒种;2013年06期

9 祖国颂;《我弥留之际》中《圣经》话语的文化意蕴[J];学术交流;2003年02期

10 许娅;鄙夷还是庆贺——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喜剧主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霞;;畸形的旅途—读《我弥留之际》(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何朝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及其背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霞;人类困境中的挣扎[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赵雪;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悦;叙述语态视角下《我弥留之际》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4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彩芳;《我弥留之际》中的聚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张健X;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欣;喧嚣世界中的死亡和双重性: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叙事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8 叶明珠;运用格雷马斯叙事语法解读《我弥留之际》的异化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欢;论《我弥留之际》的叙事艺术[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常娥;《我弥留之际》的伦理解读[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50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250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