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奈保尔《亚穆苏克罗的鳄鱼》中的非洲现代性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19 21:33
【摘要】:《亚穆苏克罗的鳄鱼》是奈保尔旅行考察作品中最受评论界忽视的一部。作为象牙海岸开国总统,乌弗埃的治国之术是非洲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现代模式的简单拼贴,客观上是神权制部落酋长统治的当代版,即作为非洲宗教献祭仪式的喂食鳄鱼仪式是乌弗埃王权公众仪式的物化表征,神权统治和图腾崇拜作为非洲千年文明延续的经典形式。这一威权盛仪在20世纪下半叶的历史宿命隐喻地表明,极权统治下的非洲是没有未来的,从而使得作品本质上成为奈保尔对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能否有效融合表示深度怀疑的作品。奈保尔以世界主义者视角切入"两种文明"谜题,揭示非洲本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局促、紧张的关系,借访者之口道出了非洲的未来在于找到能够坚守非洲自己灵魂的发展模式。
[Abstract]:Alligator of Yamoussoukro is one of the most neglected works of Naipaul's tour. As the founding president of Ivory Coast, Uftier's statecraft is a simple collage of African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and modern Western models, and objectively a contemporary version of the sheikh rule of theocratic tribes. That is to say, the feeding crocodile ceremony as a religious sacrifice in Africa is the materialized representation of the public ceremony of Wang Quan in Uphroy, and theocracy and totem worship are the classical forms of the continuation of African millennium civilization. The apocalypse of this authoritarianism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etaphorically demonstrated that Africa under totalitarianism has no future. Therefore, the work is essentially a work in which Naipaul doubts whether the African civilization and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Naipaul cut into the riddle of "two civil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smopolitanism, revealing the strained and stra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ve civilization of Africa an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West. The interviewees speak out that Africa's future lies in finding a model of development that can hold to Africa's own soul.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世界主义视域中的V.S.奈保尔研究”(15YJA752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郭子林;;古埃及国王的献祭仪式及其社会功能[J];世界历史;2015年03期

2 包茂宏;试析非洲黑人的图腾崇拜[J];西亚非洲;1993年03期

3 法·德洪迪;邹海仑;;奈保尔访谈录[J];世界文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俞曦霞;;奈保尔《亚穆苏克罗的鳄鱼》中的非洲现代性反思[J];外语研究;2016年02期

2 李小倩;;论V.S奈保尔作品中的印度形象——以《幽暗国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高照成;;V·S·奈保尔的小说美学观念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王雪垠;解基程;;浅析黑非洲传统艺术中图案的纹样与色彩[J];品牌(下半月);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子林;;王权与专制主义——以古埃及公共权力的演变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舟子;奈保尔新作《半生》出版[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2 尹锡南;;奈保尔的印度书写在印度的反响[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3 严蓓雯;;奈保尔“看待和感受世界的方式”[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4 王刚;;以“自我”为圆心的圆形流散——奈保尔的新作《作家周围的人》评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5 王刚;;以“自我”为圆心的圆形流散——评奈保尔新作《作家周围的人》[J];外国文学;2008年05期

6 潘飞;;自我的追寻——解读奈保尔的封笔长篇《魔种》[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7 石海军;;记忆与认知:以奈保尔为例[J];外国语文;2009年03期

8 杨姣娥;;奈保尔其人其书[J];文学教育(下);2009年08期

9 杨丽英;;论奈保尔的文化身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利民;;奈保尔小说中明喻的运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珊;;奈保尔的文学向导——《父子家书》中的阅读谱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尹锡南;;泰戈尔与奈保尔:诺贝尔文学奖“光晕”与印度书写[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志明;《魔种》:勾勒奈保尔的完美创作生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思郁;奈保尔并非无限文学化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荷]伊恩·布鲁玛 盛韵 译;奈保尔的多重面具[N];东方早报;2014年

4 嫣婧;奈保尔的起点与终点[N];文艺报;2014年

5 袁f^;奈保尔的小人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6 赵毅衡(旅英学者);谁能为奈保尔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严兆军;奈保尔的传世杰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N];文学报;2002年

8 小西;虚幻的印度,无根的奈保尔[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康慨;保罗·瑟鲁:新传记或会永远毁了奈保尔的声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康慨;文坛“猫鼬”事件[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照成;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邓中良;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刘毅;奈保尔的文化身份与叙事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梅晓云;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聂薇;V.S.奈保尔小说《抵达之谜》辩证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潘纯琳;论V.S.奈保尔的空间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8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慧;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追寻:奈保尔研究[D];温州大学;2009年

2 夏成;论奈保尔的流浪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予淑;为印度历史塑型:V·S·奈保尔的印度形象书写[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威子;奈保尔游记《印度三部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5 义芳;奈保尔小说《抵达之谜》中的冲突与统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张成辰;从“印度三部曲”探析奈保尔的印度本土反思[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婧;奈保尔眼中的印度[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田甜;论《半生》《魔种》的空间叙事策略[D];郑州大学;2015年

9 李亚利;寻求空间正义:奈保尔《半生》和《魔种》的空间理论解读[D];河南大学;2015年

10 熊亚芳;从《抵达之谜》看奈保尔对自我身份认同的不懈寻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43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343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