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与重估:对梭罗与中国古代文化关系的再思考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his thought formation, Thoreau was influenc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o some extent by reading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other ways of the English and French versions. Since Western scholars over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Indian culture to Thoreau and ignored the enlightenment of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to Thoreau, Chinese scholars stressed that Thoreau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Confucianism in his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This practice of the Thoreau researchers in China was somewhat overdone and overstat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onfucianism on Thoreau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data were not sufficiently grasped or had not been carefully studied. In fact, Thoreau's description of China has a variety of colors. Regardless of praise, stigmatization, or pure loss of book bags, Thoreau portrays not a complete and real China, but a change in Chinese culture. An easy-to-control unit that breaks down Chinese culture and reconstructs it in the interests and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6;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玉宇;;从《瓦尔登湖》中的儒学语录看梭罗的儒家渊源[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2 李艾红;;从梭罗哲学思想与儒道思想的相似性看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国文人的影响[J];理论导刊;2007年04期
3 潘志高;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变与不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常耀信;中国文化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略昌;;祛魅与重估:对梭罗与中国古代文化关系的再思考[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2 龙丹;;镜中的民国妇女——美国女作家的跨文化镜像认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李洁;;精神追求者——梭罗[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5年00期
4 苗琴;;论儒家思想对梭罗的影响——以分析《瓦尔登湖》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5 胡文涛;招春袖;;文化外交与国家国际形象:一种文化维度的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3年08期
6 章以华;;互文视角下梭罗对儒家文本的接受[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张殿军;;论中国“文化走出去”[J];理论探索;2012年06期
8 杨竹;;国际法视角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9 赵旭冉;李思梦;;浅析《瓦尔登湖》中的中国思想[J];商场现代化;2012年20期
10 肖立雁;;出世与入世——从《瓦尔登湖》看梭罗的处世哲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志高;傲慢与偏见——试论香港回归前后的美国媒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J];世界历史;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林;;美国的梭罗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5期
3 王焱;;六十年回眸:梭罗在中国大陆的接受[J];阅江学刊;2011年05期
4 刘略昌;;梭罗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1926~1949[J];中国出版;2011年22期
5 马慧元;;有趣的梭罗[J];书城;2012年03期
6 方寸;;和平友谊在梭罗河畔[J];世界知识;1954年09期
7 杜拉;梭罗平原(油画)[J];美术;1961年06期
8 陈杰;浅析梭罗的文风观[J];当代文坛;1999年02期
9 屈毅博;;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J];芒种;2014年08期
10 ;名人名言[J];初中生必读;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世芬;;梭罗的生态观及现代美国人对环境的关注[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编译 黎文;梭罗在通信中谈论什么[N];文汇报;2013年
2 李丽民;梭罗代表的是一种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何山石;与梭罗同赴孤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史国强;梭罗的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07年
5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8年
6 刘晓丹邋史国强;湖水依然清澈[N];辽宁日报;2007年
7 张凭 沈德信;如何看待梭罗的“警句”[N];吉林日报;2002年
8 ;梭罗: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泰山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张鹏;《野果》:追寻恬淡的野趣[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10 苏幕遮;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N];西安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2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松;亨利·大卫·梭罗的双重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2 粟孝君;论梭罗的文明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莉;梭罗的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郭莹;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武云;论梭罗的自然观念及其生态伦理意蕴[D];山东大学;2008年
6 金涛;梭罗自然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小重;世界存在于自然之中——论梭罗的环境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吴琼;从异化观的角度解读亨利·戴维·梭罗的自然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李静;论梭罗的自然观[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陈初;梭罗的生态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5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45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