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人格
发布时间:2019-05-16 22:48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儿子与情人》带有浓厚的自传性质。这部小说以劳伦斯的故乡伊斯伍德为背景,呈现了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僵化的关系,探索了保罗的人格养成危机。人格是一种控制人行为的心理机制。而弗洛伊德通过人格结构理论构建人格的多层次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所以通过人格结构理论的应用,保罗人格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刻。本文以《儿子与情人》为研究材料,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保罗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进行微观剖析,探寻保罗成长过程中人格转变,揭示保罗人格结构失衡的真正原因。本文从保罗的人格形成过程得出结论:保罗的人格结构失衡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我的过分强大和超我的相对渺小造成了自我的焦虑,而自我没有充分利用自我防御机制导致了人格结构的失衡。故自我只有充分发挥心理防御机制才能维持人格结构的平衡。通过对保罗人格结构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还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其人格的形成过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2478611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建纲;;论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黎娜;语言决定的悲剧——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儿子与情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黄宝菊;论劳伦斯小说中马和月亮的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3期
4 庄陶;《儿子与情人》的叙事裂痕[J];福建外语;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苗雨;保罗的自我探寻—《儿子与情人》中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解读[D];郑州大学;2012年
2 张艳玲;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儿子与情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艳丽;《儿子与情人》中的男性气质[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解燕;父权社会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之比较[D];安徽大学;2010年
5 谢争艳;从自我缺失到自我实现:作为成长小说的《儿子与情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8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47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