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东方主义”之辨:一段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历史回望
[Abstract]:This paper traces back to the "self-Orientalism", which is the key word of cultural criticism, what kind of discovery, action, theory and speculation have been triggered in the cultur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Asian Americans, who live in western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history, the paper holds that "self-Orientalism" first made Asians discover the phenomenon of "racist love" and strongly criticize it. Then the established discourse order in American society forced Asian-American rebellious discourse to go to feminist criticism. Finally, "difference", "mixture" and "consultation" and other postmodern identity political strategies provided a temporary discourse way o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mplies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dangers of "decentralized".
【作者单位】: 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义华;邹建军;;寻找东方主义:当代中国美华文学研究的文化症结——以哈金研究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3期
2 邬晓丽;;新移民英语“文革”叙事与东方主义[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爱德华·萨伊德;;《东方主义》新版序[J];书城;2003年10期
4 应雁;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5 谭杰;;一本东方主义的启蒙教科书——解读萨义德的《东方主义》[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6 张奕;;《灵感女孩》中的“东方主义”[J];天府新论;2007年S1期
7 羌春燕;;不完全的解构:《蝴蝶君》与东方主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张晗;李佩芸;;东方主义在美国——三位美国作家作品中的“中国”话语[J];社科纵横;2009年12期
9 孔瑞;;是“巫婆”,还是“勇者“”智者”?——反思《灵感女孩》中的“东方主义”[J];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10 宁乐;;东方主义文本在《瘦下去》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清;;《唐纳德·杜克》中对东方主义的抵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智欢;;论《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瑛;;“东方主义”与“西方”话语权力——对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4 卫景宜;;美国早期华人英语写作与“反话语”[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5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的后殖民颠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剑;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秀娟;反东方主义面具后的东方主义[D];南开大学;2009年
2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楠;哈金笔下东方主义话语的呈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杨;哈金《等待》中的东方主义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董欢;迎合、解构与超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矫尉蓉;颠覆与重构-《玉牡丹》中的加拿大华裔形象解读[D];吉林大学;2016年
5 娄倩慧;谭恩美《惊奇山谷》中的东方主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吴琪;荒原的救赎—从艾略特诗歌看其宗教拯救之旅[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7 董静怡;论欧美新移民女作家书写的“自我东方主义”现象[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杨雪;东方主义在《中国佬》中的彰显与消解[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欣;从“土生族”的东方主义到“新移民”的反东方主义[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10 徐婧;东方主义观照下现代英美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2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48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