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名利
本文关键词: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人物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被认为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小说家,还是辛辣的讽刺作家,幽默大师和道德家。萨克雷一生创作出许多作品,其中《名利场》一直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刻画两位女性人物贝基·夏泼和爱米丽亚·塞得利,反映出男权和物欲控制的维多利亚社会环境下两种截然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命运。透过这两个女人的悲欢离合,萨克雷猛烈地抨击了提倡维多利亚婚姻家庭观的腐朽、虚伪的社会。《名利场》自问世至今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核心议题。文学评论家从众多角度分析小说《名利场》,比如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多重性主题、人物刻画描写、人物分析以及心理学角度和女性主义角度。但是,很少有人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的角度分析《名利场》。本文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支撑,分析贝基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萨克雷将女性人物贝基·夏泼刻画成了具有“双性同体”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双性同体”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由弗吉尼亚·伍尔夫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到文学领域。根据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她认为伟大的头脑是雌雄同体的,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伍尔夫认为双性同体是两性关系的理想状态,男女双方各自兼具对方气质,相互依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男女双方的和谐发展。本文旨在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名利场》中贝基具有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达到对贝基人物形象分析的客观性、全面性。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引言简要介绍作者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和其作品《名利场》以及对《名利场》这部作品的研究现状,双性同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论文各章节的内容。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章节,探讨《名利场》中蕴含的“双性同体”思想。第一章从女性魅力和女性温柔方面讨论贝基·夏泼自身的女性气质。第二章分析贝基所具有的男性气质。主要探讨贝基的反叛和主导中所蕴含的男性气质,具体从贝基对待家庭、婚姻的态度,对待人生中的困难和命运的态度,以及生存能力方面分析。第三章阐述贝基双性同体性格的影响。首先是对贝基自身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其次是对其他人的影响,比如对爱米丽亚和都宾的影响,对她的丈夫罗登以及对现代女性的影响;最后从社会和家庭因素两方面分析贝基的双性同体性格对维多利亚传统社会和家庭的挑战和背离。最后一部分是对论文的简要总结。作为萨克雷笔下的女主人公,贝基同时具有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并影响了周围的人,她对父权制社会和家庭的勇敢挑战使得这一完整、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在文学上至今仍然备受关注。贝基的精神和勇气可嘉,值得人们尤其是现代女性的学习和尊重。总之,通过对《名利场》中贝基·夏泼的双性同体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期望可以帮助读者从双性同体这一新的理论角度对贝基人物形象的分析更客观、更全面,对小说本身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对小说作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当时的整个社会有全面的概括和了解。
【关键词】:双性同体 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20
- Chapter Ⅰ Femininity Reflected in Becky Sharp20-31
- 1. Virginia Woolf's Conception of Androgyny in Literature21-23
- 2. Feminine Charm23-27
- 3. Feminine Tenderness27-31
- Chapter Ⅱ Masculinity Reflected in Becky Sharp31-50
- 1. The Significance of Woolf's Androgyny31-33
- 2. Masculine Domination33-43
- 3. Masculine Rebellion43-50
- Chapter Ⅲ Influences of Becky's Androgynous Characteristics50-74
- 1. Becky's Influences on Herself50-56
- 2. Becky's Influences on Others56-62
- 3. Reasons for the Forming of Becky's Androgynous Characteristics62-74
- Conclusion74-77
- References77-79
- Acknowledgements79-8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敏;“双性同体”与宗教[J];思想战线;2003年06期
2 窦兵;;关注“双性同体”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赵思运;日与月的对话与潜对话——论双性同体诗语空间之共建[J];菏泽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郑敏;李树;;“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在艺术中的表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张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周霜红;欧飞兵;吴慧兰;;岩石下的水晶——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9 贲培娣;;“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王芳;;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颖;对三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昊;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陆叶;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D];西南大学;2015年
5 刘艳艳;双性同体视角下《到灯塔去》的汉译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厉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及其文学实践[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李静;[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冷慧芳;对双性同体的追求[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赵焕焕;《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双性同体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武晓娇;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人物形象[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从双性同体视角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人物形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