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的空间找寻—《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的空间叙事
发布时间:2019-08-19 08:41
【摘要】: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垮掉的一代”作家之一,他的第二部小说《在路上》于1957年出版,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萨尔和迪恩因他们在路上疯狂的行为和精神诉求被当作美国的勇气教师。在《达摩流浪者》中,雷和贾菲继续他们的精神追求之路,在东方哲学的指引下他们的追寻更具说服力。凯鲁亚克一生都在流浪,他试图通过在路上找到一个自我认同的空间。本文通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阐述两部小说主人公们上路变换空间的必要性并解释上路流浪的目的。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对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其小说《在路上》和《达摩流浪者》以及两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中用到的列斐伏尔空间理论及论文论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分析《在路上》的空间叙事:第一部分对比了不同的地理空间描述,体现出萨尔对美国东部和西部不同的印象,所以萨尔不得不通过变换地理空间来实现自我认同空间的找寻。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当时的社会空间对人们进行约束和规训。第三部分分别分析了萨尔和迪恩自我认同空间的找寻:萨尔因其犹豫不决的性格最终并未找到他的自我认同空间,然而,迪恩通过释放和充分利用身体能量建构了极乐空间。第三章同样分为三部分,主要分析《达摩流浪者》的空间叙事:首先通过对比贾菲在城市和乡村的不同行为体现出不同地理空间对他产生的不同影响;其次,城市中的建筑作为空间实践的产物以及社会关系揭示出当时人与人唯利拜金的社会空间。最后,雷在自然空间中找到了他的自我认同但他依然还在欣赏自然的路上。第四章阐明两部小说从“在路上”到“背包革命”所体现小说人物疯狂不羁的背后对至福、追求精神自由的意义:“路”是转换空间必需的,“在路上”是一种运动、积极的状态,体现出萨尔和迪恩对束缚人们思想的社会所进行的有力反抗以及他们建构极乐空间的决心;“背包”象征着走出城市,追求精神的自由,“背包革命”是对走向自然空间的强烈呼吁。第五章是结论部分。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本文得出在当时的社会空间下,《在路上》里的萨尔和迪恩必须走出主流社会用身体构建一个极乐空间来全面解放身体的能量;《达摩流浪者》里的雷和贾菲通过流浪用冷静和冥想展现了自然空间的美,并在自然空间中找到自我认同。总的来说,在这两部小说中,只有通过变换空间,不断上路,才能在空间意义上实现自我认同。然而他们并不会停止找寻的脚步,因为在路上总有期待,总有希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杰汉;;《在路上》四个中译本的简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简;;他们没有垮掉 他们只是《在路上》[J];温州w,
本文编号:252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2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