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紫色》与权力话语—福柯式解读《紫色》

发布时间:2019-10-22 22:44
【摘要】:艾丽斯·沃克因代表作《紫色》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紫色》发表于1982年,小说一经发表,便受到广大批评家与读者的关注。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写作方法、语言等方面。这些方面固然值得研究,但书中所体现的规训力量以及对权力的反抗也应得到充分挖掘。本文运用福柯的规训权力话语理论对《紫色》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小说中体现的社会权力运行机制。论文由权力话语的角度对小说人物悲惨命运与其逆来顺受的人物性格加以深层次探讨。“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因此论文也对人物的反抗行为及其后果作出分析。整篇论文主体部分为四章节。第一章包括对作者、作品《紫色》的简要介绍,以及国内外研究者对该作品所做的相关研究的概述。同时,本章节包括米歇尔·福柯的规训权力理论的简要介绍。第二章分析沃克是怎样描述黑人女性在规训式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福柯与沃克具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关注被社会边缘化群体的命运与困境。福柯所研究的权力理论聚焦于犯人被隔绝在“监狱”中受到权力的规训,而沃克笔下的黑人妇女则被隔绝于名为“家”的“监狱”中。社会规范即为男人对女人话语权的表现形式之一。规训权力的目的便是保证女性遵守社会规范。该章节通过分析茜丽在规训式社会的生活遭遇,揭示了性别话语泯灭黑人女性的思想与个性。第三章分析了《紫色》社会中的全景敞视机制及其对黑人女性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这一章探讨规训权力的实现方式。像上帝一般无处不在的“权力的眼睛”规训黑人女性。第四章分析人物在规训式社会中的反抗以及出路。索菲亚以暴力的形式反抗权力,却以失败告终。而莎格通过歌唱,为茜丽等黑人妇女找到了最终出路,即黑人妇女拥有话语权,男人倾听她们;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才能让男人尊重她们。结论得出《紫色》社会是一个规训式社会。在男权掌握话语权的社会中,女性只有接受并内化规训社会对女性的规范,从而失去自己的人格与思想。该社会充满了权力的监视之眼,使得被囚于家中的女性从被监视者成为她们自己的监视者,这便使规训权力扩散至整个社会。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规训社会中同样也有反抗行为。而以暴制暴的反抗形式不可取,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掌握话语权。该小说揭示了沃克对于在充满权力关系网的现代社会被边缘化人群命运的深切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霞;;艾丽斯·沃克对基督教神义论的颠覆——以《紫颜色》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李静;;规训与拒斥——对《黄色墙纸》的福柯式解读[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3 陈沿西;;规训权力的作用——洛丽塔的悲剧[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阮红缨;;《紫颜色》规训权力的建构与解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杜志卿;张燕;;一个反抗规训权力的文本——重读《达洛卫夫人》[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6 钟红艳;;福柯《规训与惩罚》的理论基础与终极关怀[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周和军;;空间与权力——福柯空间观解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罗晓梅;周海燕;;权力压抑下的女性归宿——读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品《钢琴教师》[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洪流;;规训权力与反抗权力——吉尔曼《黄色墙纸》的权力机制解析[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10 李幸,简丽华;压迫下的觉醒——从《紫色》看女性文学中的妇女主义[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2551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551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