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弗洛姆爱的理论视角下的《无声告白》悲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9 16:12
  《无声告白》是80后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处女作,2014年6月26日由企鹅出版社出版。该作问世后好评如潮,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于同年荣登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榜首。这部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成员间所经历的情感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剧。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无声告白》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族裔理论、女性主义、身份理论、家庭教育上,还未有系统阐述隐藏在这些题材之后的“爱的问题”。本文以埃瑞克·弗洛姆主要在其《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爱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死因的分析,启发人们如何去爱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伍绮诗本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小说《无声告白》的创作背景和媒体评价,总结了至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无声告白》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介绍了埃瑞克·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提出背景,阐述了爱的理论的核心内容——“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病态的爱”、“爱的实践”,最后简要概述了《无声告白》与弗洛姆爱的理论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无声告白》中悲剧的“序幕”——由于“与众不同”的外貌从小备受歧视的詹姆斯,在一次次融入美国社会的绝望挣扎中愈发自卑敏感,通过对这一性格缺陷的剖析,呼吁人们客观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博爱凝聚团结。第四章主要阐释了《无声告白》中悲剧的“高潮”——詹姆斯和他的妻子玛丽琳由于沟通缺失导致的婚姻危机,探讨了维持夫妻关系和睦的“爱的要素”,即彼此之间坦诚的沟通和交流。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无声告白》中悲剧的“结尾”——莉迪亚以放弃自我为代价来满足父母过高的期望,通过对莉迪亚父母“施虐倾向”和莉迪亚“受虐倾向”的批判,指出父母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无声告白》的悲剧成因:父亲詹姆斯自卑敏感的性格缺陷引发婚姻危机,夫妻之间的不坦诚导致家庭关系濒临破碎,生活在这种氛围下的莉迪亚,默默承受着父母令人窒息的“爱”,最终迷失自我,选择自杀。为了避免类似家庭悲剧的发生,文章最后呼吁人们学会客观、理智、真诚地对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Celeste Ng and Her Novel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1.1.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eleste Ng
        1.1.2 The novle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1.2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1.2.1 Related research abroad
        1.2.2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1.3 Rationa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issertation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Dissertation
    2.1 Erich Fromm and His Theory of Love
    2.2 The Core of Fromm’s Theory of Love
        2.2.1 Love as the answer to human existence problem
        2.2.2 The pathology of love
        2.2.3 The practice of love
    2.3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and Fromm’s Theory of Love
Chapter 3 Prologue of the Tragedy: Love Between Man and the Others
    3.1 The Pathology of Love Between James and the Others
        3.1.1 Existence problem of James
        3.1.2 Helpless answers of James
    3.2 The Practice of Love Between Man and the Others
        3.2.1 To get knowledge of brotherly love
        3.2.2 To cultivate the quality of objectivity
Chapter 4 Climax of the Tragedy: Lov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4.1 The Pathology of Love Between James and Marilyn
        4.1.1 Misunderstandings of love
        4.1.2 Illusions of love
    4.2 The Practice of Lov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4.2.1 To keep active and productive
        4.2.2 To get knowledge of each other
Chapter 5 Epilogue of the Tragedy: Love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5.1 The Pathology of Love Between Lydia and Her Parents
        5.1.1 Sadistic tendency of Lydia’s parents
        5.1.2 Masochistic tendency of Lydia
    5.2 The Practice of Love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5.2.1 To have rational faith
        5.2.2 To 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self-love
Chapter 6 Conclusion
Works Cited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龚淑梅;;琥珀之爱——论《无声告白》里亲子命运的轮回[J];开封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2 曹静婕;;An Anaylsis of Two Marriages of Herzo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rich Fromm's Theory[J];海外英语;2014年15期

3 朱煜;赖雄麟;;孤独的体验与挣扎——弗洛姆的孤独理论探微[J];求索;2014年07期

4 李红珍;;人性的异化与回归:弗洛姆人性异化论新探[J];东南学术;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悦;弗洛姆关于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策;丧钟为她们而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的《无声告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2 徐逢阳;弗洛姆爱理论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3 柴菊;弗洛姆爱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建设价值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4 唐婉如;弗洛姆自爱理论的心理学美学意义[D];辽宁大学;2014年

5 晋进;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成因及其理论探析[D];湖北大学;2013年

6 王丹丹;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路艳华;埃瑞克·弗洛姆爱的理论观照下的《爱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海兰;弗洛姆家庭伦理之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3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73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a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