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张力:埃科的文学阐释思想与其《玫瑰之名》
发布时间:2020-05-22 04:10
【摘要】: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2016),20世纪百科全书式的意大利学者,当代著名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小说家。埃科的阐释学富于特色,既提倡对文学文本进行积极的阐释,又在理论上反对过度阐释,体现了开放性、闭合性和序列性相结合的辩证思想。鉴于翁贝托·埃科的阐释思想与其著名小说《玫瑰之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侧重探讨关于埃科“理论的张力”问题,旨在于将其阐释思想与《玫瑰之名》的文学分析结合起来,以期借鉴域外学术思想,对文学阐释的合理化问题提供一种独特的视野。第一章“西方阐释学与埃科阐释理论”聚焦于埃科的阐释学理论,并且将其置于西方文论阐释学领域,凸显其思想特质与理论贡献。第二章“《玫瑰之名》的开放性”主要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结合的维度,论析文学阐释的开放性问题,涉及小说书名探讨与叙事结构分析。第三章“《玫瑰之名》的闭合性”讨论埃科阐释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侧面,重点论析小说世界的闭合性与侦探小说的结构框架等问题。第四章“埃科辩证综合的文学阐释思想的序列性”在论析埃科阐释理论的开放性与闭合性的基础上,研讨它们与其序列性思想的辩证关系,涉及埃科的三种迷宫模式。序列性使文学阐释的开放性与闭合性构成一种辩证综合的“正-反-合”式的动态过程,意味着文学阐释可以无限延展且持续变化,因而更具合理化意义。结语认为,埃科阐释思想以开放性、闭合性和序列性的辩证结合为特征,它们的延展变化,构成了一种理论的张力。埃科的文学阐释观念和小说诗学实践,对中国学术语境反思西方文论、“强制阐释”等议题具有思想启迪意义和理论借鉴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建构当代文艺美学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46.074
本文编号:2675418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46.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江;;强制阐释论[J];文学评论;2014年06期
2 邓志辉;;并非符号学家的悖论——从《翻译经验谈》看安贝托·艾柯的诠释学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3 董丽云;;创造与约束——论艾柯的阐释观[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4 周颖;;“无边的”语境——解构症结再探[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5 王宁;;艾科的写作与批评的阐释[J];南方文坛;2007年06期
6 张广奎;;论《傅科摆》的艾柯诠释学回证与诠释熵情[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5期
7 张广奎;;为艾柯诠释学的“读者意图”辩护——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到现行的中国文艺复兴[J];电影文学;2007年14期
8 姜智芹;;经典诠释的无限可能性与限定性[J];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张广奎;;从艾柯诠释学看翻译的特性[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10 胡全生;;在封闭中开放:论《玫瑰之名》的通俗性和后现代性[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黄艳彬;论诠释的有限性及其标准[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闫爱华;论文学阐释的限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5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75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