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第五个孩子》与《浮世畸零人》中的生命政治

发布时间:2020-05-22 12:11
【摘要】:作为战后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在作品中探讨了众多的主题,如种族主义、共产主义、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神秘主义等。尽管莱辛一直刻意保持一种旁观者的边缘处境,她在二十世纪英国文坛却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五个孩子》及其续集《浮世畸零人》是莱辛后期转向现实主义传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体现了莱辛对社会中弱势群体命运的关怀。本文利用阿甘本关于主权权力和赤裸生命的社会政治学哲思,围绕班·络维特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受的权力压制以及他的无力抗争展开分析,探讨了莱辛对于人权的悖论以及人性黑暗面的批判。第一章指出撒切尔主义与优生学意识形态对被定义为非正常人的政治排斥。班的家人认为班是个怪胎。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不遗余力地排斥和驱逐班。本章审视了家庭中的畸形他者的困境。第二章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体制对赤裸生命的压迫。由于失去了社会地位与公民身份,班只能被剥削和利用,而不能诉诸任何保护。本章探讨了在法律领域之外的人在诉诸人权时,人权无毫效力的问题。基于前两章的讨论,第三章分析了班对于家庭以及社会排斥的反抗,并指出其面对权力威胁时的无力。本章探讨了莱辛对排斥权力机制的批判,以及她对赤裸生命的生存困境的伦理反思。运用阿甘本的哲思解读莱辛的《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两部小说的社会政治学意义。通过分析班的生存困境,本文探索了一种受控于权力、被剥夺了任何保护形式的生命,促使读者反思西方当前的社会制度及其问题,同时反思自我面对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时的行为的道德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海峰;车京蔚;;浅谈莱辛《拉奥孔》诗画观[J];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09期

2 章燕;;论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话语形式[J];国外文学;2017年03期

3 蒋丽;;“诗画异质”与“诗画同源”之辩[J];青年文学家;2017年09期

4 文慧;阿莱辛斯基[J];世界美术;1988年01期

5 张葆成;莱辛释亚里斯多德悲剧功用论[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2期

6 苏音;;布莱辛顿夫人——一位主办沙龙的英国妇女[J];文化译丛;1989年01期

7 申文林;;莱辛简明年谱[J];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8 曾健坤;;莱辛作品中女性人物生存焦虑存在主义解读[J];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9 张琪;;莱辛《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战争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03期

10 才云鹏;;审视分裂的文明,给莱辛一个最完整的评价[J];出版广角;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蓦;;艺术消费:超越纯娱乐的审美再创造——莱辛剧评的现实意义[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孙立;;莱辛的诗画界说与中国古典抒情诗的空间结构[A];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总第3辑)[C];1992年

3 蔡圣勤;段承颖;;论莱辛小说中的女性之“逃避自由”[A];中国非洲研究评论·非洲文学专辑(2016)总第六辑[C];2018年

4 鄢然;;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林;莱辛:英国文坛常青树[N];光明日报;2013年

2 夏榆;莱辛做客中国[N];南方周末;2007年

3 徐鲁;春天里坐火车去看莱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夏榆邋实习生 林怡静;莱辛:“在任何场合都是异类”[N];南方周末;2007年

5 曹雪萍;莱辛书销量平平 “诺奖效应”失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康慨;莱辛作品太多出版商很犯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黄梅;莱辛写猫[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季国平;呼唤中国的莱辛[N];人民日报;2009年

9 记者 孙行之;对猫的眷恋与孤独有关[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婧璇 编译;莱辛:布满挫折的生活让我成为作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苏丹;历史理性精神的生长[D];武汉大学;2015年

2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李杉杉;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作品中的“边缘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姜仁凤;莱辛主要小说中的空间与自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张琪;论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中的文化身份探寻[D];湘潭大学;2014年

6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谭万敏;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身体话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颜文洁;《金色笔记》的符号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春燕;多丽丝·莱辛叙事中的杂糅修辞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杭欣;莱辛的异托邦书写:《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的福柯式解读[D];江南大学;2019年

2 逵雅萍;《第五个孩子》与《浮世畸零人》中的生命政治[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马冰;莱辛《野草在歌唱》中归属感对玛丽身份塑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王青璐;《幸存者回忆录》的自传书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玮s,

本文编号:2675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75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