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的可能:作为知识分子的乔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世洪;言与不言:乔叟《托依勒思与克莱西荻》的关联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郭世绪;浅谈译文保存原著时代特色的问题——就汉译《乔叟文集·总引》与译者商榷[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何岳球;《坎特伯雷故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肖明翰;《声誉之宫》——乔叟对诗歌创作的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5 肖明翰;乔叟的探索与《百鸟议会》的艺术成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欣;乔叟语言艺术中的讽刺幽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何冬;黎明的诗人──从《坎特伯雷故事集》的艺术成就看乔叟的文学史地位[J];天中学刊;1995年S1期
8 肖明翰;《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乔叟对中世纪宫廷爱情文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肖明翰;《坎特伯雷故事》与《十日谈》——薄迦丘的影响和乔叟的成就[J];国外文学;2002年03期
10 肖明翰;《坎特伯雷故事》的朝圣旅程与基督教传统[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高陵;;“二·二八”事件后的台湾知识分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杜昌忠;;论弗莱的中世纪传奇文学批评与乔叟的传奇故事特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安然;;幽默散文的背景与现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圆桌对话“传播媒介与都市空间生产”嘉宾简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5 周裕琼;;互联网使用对中国记者角色认知的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谷言;;《黑猫》的删削[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7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8 陈大勇;;康国济民 独善其身——李觏的人生观与人生实践[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9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曹丽;;中国人研究的文化自觉问题—当代大陆学者关于中国民族性论述的学术史考察[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强;异域“牛虻”的心灵和良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王学泰;杂文家应该是社会批评家[N];北京日报;2001年
3 陈伟;西方知识分子史的写法[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丁国强;批判性生存[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赵玉洁;从社会批评方式看汉代社会[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许纪霖;从知识分子研究的视野看近代士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经济学博士 周志明;行者无疆[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8 朴默 北京大学;“知识分子史”:知者是否自知[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浓缩英国千年历史的西敏寺[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吴非;教育不可能“快出成果”[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宁;超越的可能:作为知识分子的乔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峰;多歧之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知识分子研究(1902-1932)[D];复旦大学;2008年
4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进;“权威”与“经验”之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小辉;从士绅到知识分子[D];上海大学;2007年
7 史亚娟;文化的狂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志峰;重建社会重心:战后自由知识分子群体研究(1945-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爽;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敏;从《坎特伯雷故事》看乔叟婚姻伦理观的矛盾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炼;从巴斯妇人看乔叟的妇女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怡;基督徒文化资本的重塑[D];兰州大学;2007年
4 宋翠玉;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周春涛;新时期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作用[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海光;建国初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及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善科;戴维·洛奇创作中的知识分子主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彦平;论《坎特伯雷故事》的多样整合性[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郑建辉;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思想内涵的式微与复归[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云;论四十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77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7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