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三四郎》空间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1:19
【摘要】:空间叙事在国内的发展渐成体系,使空间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成为可能,而以空间理论为切入点对叙事文本进行解读成为当前空间叙事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对于夏目漱石的重读引起了学界对此前不被重视的《三四郎》这一文本的关注。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该小说都有着丰富的空间特征。而空间叙事正是着眼于小说的空间因素来探寻其能动的叙事意义。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为基础对《三四郎》进行空间叙事研究既能够发掘文本的深厚内涵改变对它的“误读”,又弥补了目前学界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缺憾。本文依据空间叙事理论将小说中的空间划分为地志物理空间、社会文化空间和文本空间三类。小说所呈现的地志物理空间首先以火车符号为代表,揭示了空间影响着个人与他者的关系以及个人对自我的审视,其次以场景化屋宅为对象表明了空间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的意义,接着以东京大学为例显示了知识空间对于人物命运及故事情节的影响,最后,从人物的路线切入展示了铁路对于城市地图的重塑意义,以文学的笔触呼应着历史叙事。社会文化空间内部首先反映了以城乡并立、价值观悖逆、传统与现代交织为代表的社会改革进程中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博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东西混杂的社会状况,这或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主题。其次以女性性别空间为焦点,通过对女性的生存窘境及主体性的觉醒来反映现代化改革对于女性的压迫与启蒙意义。而小说文本空间的生成则关乎着叙事技巧的运用,双重的叙述视角为小说建构出了故事的内与外之间的距离感;并置的方式中止了时间流动,强化了空间性,重复的叙述渲染出文本内部迷茫的情感心理空间;图像叙事使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实现嫁接,创造出了富有画面感的叙事片段,又使得空间化的图像实现叙事的可能。总之,《三四郎》与空间叙事的结合既为文本重读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又在解读中发掘了空间叙事的阐释力与适用度。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跃进;;夏目漱石文学创作与书画艺术[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郑礼琼;;从空间符号解读《三四郎》的自我认同主题[J];语文学刊;2014年08期

3 陈雪;;“写生文”观与“非人情美学”——析夏目漱石小说《草枕》的图像性叙事[J];国外文学;2013年02期

4 龙迪勇;;图像叙事中的主题-并置叙事[J];艺术百家;2011年01期

5 龙迪勇;;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造[J];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6 李征;;火车上的三四郎——夏目漱石《三四郎》中现代性与速度的意味[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7 郭勇;;现代性语境中的主体焦虑——论夏目漱石的《三四郎》[J];国外文学;2010年01期

8 孟庆枢;;小森阳一对夏目漱石的再阐释——以夏目漱石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为中心[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9 刘青梅;;试论《三四郎》中呈现的“文明开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余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包薇;空间理论视域下的亨利·詹姆斯后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苏加宁;社会转型与空间叙事[D];吉林大学;2017年

3 谢欣然;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陈雪;批判、焦虑、探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李玉双;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郑礼琼;从叙述形态论近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琪;夏目漱石中长篇小说的“新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8年

2 唐丽;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概念探源[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敏;福楼拜小说空间叙事转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戴_g;空间批评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倪祥妍;夏目漱石小说的叙事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78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78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