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第五个孩子》中的母性书写

发布时间:2020-06-02 11:27
【摘要】:《第五个孩子》(1989)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2013)第35部作品,也是她回归现实主题后最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部作品。该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海瑞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组建家庭,却在哺育孩子时备受家人责备和排斥,但她凭借母性力量建构自我主体性的故事。国内外对《第五个孩子》的研究多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及空间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人物、叙事、主题思想,对该作品中的母性主题也有所探讨,但都认为母性是对母亲的束缚,忽略了母性在母亲建构自我主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母性作为母亲的特性,不仅是生物本能,更是在不同社会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社会属性。克里斯蒂娃认为母性是卑贱的,但卑贱的母性却拥有颠覆父权秩序的力量。基于这一观点,本文从家庭关系的生物层面与社会层面来分析海瑞如何被父权蒙蔽,但最终觉醒并建构自我主体的过程,认为作品体现了打破男权建构的母性幻象、阐释真实的母性这一主题。本文共三章。第一章从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即家庭关系的生物层面来解读母性在父权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通过分析海瑞在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中所处的从属与孤寂的地位,认为父权通过母性幻象,混淆母性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蒙蔽了海瑞,使她甘愿处于父权所安排的位置、为父权服务。第二章从家庭权力,即家庭关系的社会层面出发,解读海瑞对母性的认识,指出海瑞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被剥夺,认识到自己承担了家庭责任就应拥有家庭权力。这说明了她认识到了养育孩子并非母性的生物属性或母亲的天生本职,而是一种社会属性,一种需要父亲共同承担的责任。第三章从家庭责任,即家庭关系的社会层面出发,解读海瑞通过母性力量建构自我主体性的过程,认为海瑞对其儿子本的保护,独自承担养育儿子的责任,表明她不再受父权建构的母性幻象影响,而是在独自哺育儿子中获得了颠覆父权秩序的力量,并从中建构了作为母亲的自我主体性。《第五个孩子》对母性的书写批判了父权通过母性幻象压迫女性的社会现象,表明了莱辛对家庭主妇的主体性丧失与如何摆脱母性对女性的束缚这一女性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其母性书写也唤醒现实中的女性利用母性的力量去建构自身的主体性,表达了莱辛对现实社会女性的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惠;李小洁;曾敏;;生命和谐之歌:《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读解[J];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2 郑雅妮;;“女性奥秘”的禁锢——《到十九号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朱望;;论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中的“女性奥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马龙云;;《野草在歌唱》——女性与自然生态的荒原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5 赵晶辉;;殖民文化视阈下的母女关系——多丽丝·莱辛之《在我的皮肤下》的“空间”释读[J];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6 边克攀;;母性、女性和人性:女权求索路上的思考——女权主义视角下《觉醒》与《金色笔记》之比较解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刘铭;;克里斯特娃的母性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朱海棠;;对人类的多元共生问题的探讨——以莱辛笔下的人与人关系为视角[J];理论月刊;2009年03期

9 王丽丽;;寓言和符号:莱辛对人类后现代状况的诠释[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1期

10 徐安琪;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J];社会学研究;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693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93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