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艾柯文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14:43
【摘要】: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 ,1932- ),当代著名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作家。他思想睿智、知识渊博,在哲学、美学、宗教、历史、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独特贡献。西方对其思想研究较为充分,并有大量成果问世。与国际学界艾柯研究繁盛的局面相比,国内研究则明显滞后,其文艺思想并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目前,除了翻译过来的艾柯的相关著作之外,国内尚无研究艾柯及其理论的专著,所开展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作品个案解读以及重要理论观点的引用。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存在诸多缺憾,其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艾柯文艺思想的某一方面,如符号学理论或小说创作的探索上,对其思想的整体研究并未全面展开。就研究方法而言,学者们大多采用的是具体的、细节性的研究方法,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并不能把握艾柯思想的全貌,因而也难以就艾柯在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地位进行评价,更难以说清他对西方文艺思想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 本文力图为改变这种局面做出自己的努力:结合艾柯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分析背景、厘清概念、理顺关系,对其文艺思想做出学理性的系统阐释和评析。由专题研究入手,采用实证材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完备地呈现艾柯文艺思想的全貌。同时采用外围的宏观全景考察与内部的微观细密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在细读艾柯作品的基础之上,对艾柯思想内部的组织结构、符号学理论、阐释学理论、文学思想及小说创作诸方面作系统微观分析,同时把微观分析的结论置放于宏观社会历史全景中去考证,力图多元化多维度检视其文艺思想。本文还采用了历时概览与共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艾柯文艺思想的发展进程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此外,用作品和理论相互阐释的方法去解读艾柯也是必需的,以其理论作品来阐释其小说,并藉此为线索去追寻艾柯思想的痕迹,尽量避免偏离“作者意图”而造成过度阐释的偏颇。 在国内,以英文材料为基础,在博士论文层次上对艾柯文艺思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察,本文尚属首次。因而,本文试图通过以上集中的研究工作,将艾柯文艺思想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在国内学术界面前,以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艾柯在文艺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对其文艺思想中颇具特色的符号学理论、阐释学理论、小说创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发掘与透彻研析,希冀为当下艾柯研究提供可资交流的平台与借鉴的参照;打破目前艾柯学术成果囿于作品分析或理论阐释偏于一极的局限,通过对艾柯文艺思想较为完备的研究与集中的关照,使世人领会其作为经典思想家的真正价值,以期在前人的研究上有所发展,并为目前国内艾柯研究进一步拓展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简要概述了艾柯文艺思想在西方研究的现状,表明了艾柯在西方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其重要思想价值。同时分析了我国艾柯研究现状,即资料的局限与研究的匮乏对拓展国内艾柯研究提出了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创新点和逻辑结构,藉此建立研究的科学平台。 第一章分析了艾柯文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其文艺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而梳理了艾柯文艺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是了解其文艺思想全貌的前提,也是本文的逻辑基础。 第二章探讨了艾柯的文艺符号学理论。这一章分析了艾柯关于符号本身的理论、代码理论与符号生产理论,力图在展现其符号学理论全貌的同时,客观审视其符号学理论的价值。 艾柯的符号学理论吸收了索绪尔和皮尔斯两大符号学派的思想,在符号学的意指作用和通讯作用之间、在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采取折衷主义立场。他的符号学理论将叶姆斯列夫的多重二元符号论与皮尔斯的三元符号理论相结合,把解释符引入符号学理论,采用普遍的代码原则取代了狭义的语言结构原则,阐释了符号及符号生产过程,揭示了符号的本质,形成了开放的符号学理论。符号代码理论和符号生产理论是艾柯符号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对应于符号意指系统和符号交流系统,在代码系统中注重语境的因素,在意指过程中体现交流过程。艾柯符号学理论赋予了代码持续的生产能力,让其以符号-功能的面貌存在,在展现符号社会功能的同时,也为社会交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表达式,这样,其符号学理论转向了符号生产方式类型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动态符号学之路。艾柯符号学理论将语言符号学理论外推至非语言的其他文化系统,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语言、文学、文化的相互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不足,并由此开创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新局面。 第三章分析了艾柯的文艺阐释学理论。艾柯的阐释学理论是附丽于其符号学理论之上的,所以本章将艾柯的符号学理论与阐释学理论并置研究。这一章对艾柯关于“阐释”与“过度阐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章与第二章是平行关系,都是对其思想进行解读的专题研究。 艾柯的阐释学理论归结起来有三点:提倡阐释、反对过度阐释、为阐释设界。在他看来,作者、文本、世界、读者这四个要素组成了一个动态的阐释圈。艾柯早期提倡阐释,他的“开放的作品”理论关注作品的开放性,注重欣赏者与接受者的重要性,强调作品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为后来的“读者中心论”者提供了启示,在现代哲学阐释学与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之间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艾柯后期不满于后现代主义背景下阐释文本的偏激行为,提出了“反对过度阐释”,主张将作者、文本、世界、读者有机结合起来考察阐释活动,在给予读者阐释权利的同时强调以文本意图为阐释尺度,力图将阐释活动引入合法范围,维持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平衡。艾柯始终坚持以“文本”作为自己阐释学理论的坚定立场,看似前后期观点的变化,实则不过是艾柯思想的纵深发展。 第四章探讨了艾柯的小说创作。这一章以艾柯小说为实证评述其理论观念,这是考察其文艺思想的一个实践角度。 学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为艾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作为学者的小说家,他借助小说传播理论,在具体小说创作中自觉运用其符号学理论、阐释学理论,使其小说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学院气息;另一方面,作为小说家的学者,艾柯用理论阐发小说,进而向阐释学提出了挑战。在理论上,艾柯从文学的功能、文体风格等入手,考察了文学的当下处境,前瞻了文学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他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挖掘,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空间。其小说作品,无论从思想深度、内容体式还是个性风范上都别具特色。一方面,他借鉴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用元小说、反侦探等叙事策略创造了一个文本狂欢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守知识分子的品格,不沉溺于文本游戏,其作品蕴含着哲理的思辨性和现实的批判性。 第五章试图对艾柯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辩证、合理的评价,在正视其不足与缺陷的同时,挖掘、品茗艾柯文艺思想中有价值的因素,通过共识性审视与历时性观照对艾柯文艺思想进行正确的评价。 经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协调者”与“综合者”的艾柯以开放而综合的世界观,发展了在多种意义上协调的,突破片面想法的立场。他凭借着其符号学理论和阐释学理论,借助一系列长篇小说,打通了中世纪与后现代的关节,为置身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我们提供了应对的策略。因而,考察其文艺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为我们了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动态提供机遇,而且对国内当代文艺理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5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磊;;文论视域下《乐记》的审美诉求及其影响[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茜;;“知识人的社会角色”——萨特文艺思想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傅修海;;写出作品就是一种行动——论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政治品格[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明月;;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西方诗学的影响[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5 潘福燕;秦向阳;;苏轼知密州时期的文艺思想研究[J];作家;2011年14期

6 陈英龙;;“物哀”与“知物哀”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郭世轩;;标新立异 旷世逸响——桓谭文艺思想综论[J];文化与诗学;2011年01期

8 黄建军;;帝王,中国文学史演进中不应轻视的力量——以康熙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李世涛;;理性危机中的重建——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10 李冰;;纪念陈云“出人、出书、走正路”谈话发表30周年[J];上海文博论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书瀛;;文海涛涛,谁主沉浮——纪念“三”“六”“九”,重读“马”“列”“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陶礼天;雍繁星;;树立朴实学风 追求学术创新——北京'05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杨建生;;瞿秋白文艺思想的理论缺陷[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4 吕其明;;党的文艺思想哺育我成长——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五周年[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5 王得后;;鲁迅的文艺思想和《讲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6 孙书文;;文艺与革命“经历久远的恋情”——对周扬文艺思想前史的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林澎;;当下的文艺创作仍然离不开毛泽东文艺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季世昌;静智;;瞿秋白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研究[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陆克寒;;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构成要素与内在理路[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10 杨建生;;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 勇;读艾柯《书的未来》[N];学习时报;2005年

2 张炯;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文艺思想[N];人民日报;2004年

3 康慨;艾柯的新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记者 陈香;《贺敬之研究文选》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作者:翁贝托·艾柯  译文:康慨;艾柯:书的未来(上)[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匡小阳;继承和弘扬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文艺思想[N];光明日报;2004年

7 作者:翁贝托·艾柯 译文:康慨;艾柯:书的未来(下)[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杨墅;读王文宏的《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N];文艺报;2004年

9 逄先知 翟泰丰 于蓝 夏菊花 吴雁泽;光辉的文艺思想 珍贵的历史文献[N];中国艺术报;2002年

10 记者 周玉宁;北师大召开黄药眠文艺思想研讨会[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杨艾璐;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陈丽媛;胡应麟文艺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建芳;苏轼与《周易》[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洪大;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洪蓉;《礼记》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姗;蔡仪文艺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刘娟;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D];苏州大学;2011年

3 崔爽;王朝闻文艺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董泰音;萨特文艺思想在中国的境遇与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王雪清;《吕氏春秋》文艺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文娟;南帆文艺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程华;周作人文艺思想初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春燕;论30年代林语堂的文艺思想[D];西北大学;2003年

10 雷晓彤;论李渔的文艺思想对小说创作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3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693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