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和谐颂—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华兹华斯自然诗歌中的和谐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20:54
【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在深入了解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道家思想对“和谐”概念的理解,进一步补充和深化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和谐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深入探讨了华兹华斯自然诗歌中体现的自然、女性、男性、人己相生共存、相互关怀、平等互助的和谐思想,证明了华氏并非如某些评论家所言,是一个保守落后的消极浪漫主义者,他的诗歌也并非是其宣扬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思想的媒介。恰恰相反,华氏是一位有着深邃的和谐思想、开明豁达的生态意识和两性平等意识的诗人。作者认为,国内外有关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研究,一方面桎梏于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纯粹自然观的探究,或批评华氏逃避现实,隐遁于自然的消极浪漫主义思想,或高歌赞扬华氏诗歌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女权主义文学评论家认为,成长于父权制思想浓厚的男权社会,华氏对女性的看法过于保守落后。原因在于,华氏在诗歌中表现出强烈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他的诗歌创作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思想的宣扬。作者认为,以上对华氏诗歌的解读有失公允,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生态女性主义结合了生态批评对自然和生态问题的现实关注和女性主义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主张把女性问题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把反对性别压迫、追求女性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一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倡导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平衡的、密不可分的新型关系。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尤其是生态女性主义的和谐思想的主要观点出发,深入探讨了华兹华斯在其自然诗歌中所传达的和谐思想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通过对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深入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看,一方面,华兹华斯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主要表现在他在其自然诗歌中传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切关注,对两性平等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和谐人性回归的孜孜以求。另一方面,华兹华斯的和谐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的描写过于单调;他对自然价值的认识,仅停留在其艺术审美价值或给观者带来的精神愉悦价值上,并未关注到自然的多重价值;华氏未能完全摆脱父权制思想的影响,他的女性观具有矛盾性,他在诗歌中既表现出对两性平等的美好追求,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一定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同时,他对人性和谐的探索是一种一厢情愿地在自我构建的理想社会中的乌托邦式的探索。总体而言,虽然华兹华斯的和谐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在一个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华兹华斯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尊重女性,关注女性的话语权,他的和谐思想无疑是积极的和进步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561.0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丹丹;;华兹华斯《孤独的刈麦女》赏析[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9年02期

2 徐红霞;;论维多利亚时期的教育出版对华兹华斯“诗人即人师”形象的塑造[J];外国文学;2018年01期

3 胡鹏;;《序曲》的崇高与秀美——华兹华斯的女性主义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05期

4 李莹;;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年01期

5 王萍;;从“人性自然”到“神性自然”——华兹华斯的人生哲思与其自然观的嬗变[J];文艺争鸣;2017年01期

6 朱洪斌;李学民;;华兹华斯诗歌中风景的文化价值[J];语文建设;2017年14期

7 任婷;马洋洋;;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意义的解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5期

8 于金林;;华兹华斯的早期经历与其自然观的形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03期

9 林雨辉;;从格雷《悼韦斯特》看华兹华斯的自然理念[J];青年文学家;2018年15期

10 陈雨;;华兹华斯[J];扬子江诗刊;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梁文琴;;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葛桂录;;略论华兹华斯在20世纪中国的接受历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马玉凤;;求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哲学意蕴[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叉;;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死观[A];东方丛刊(2004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七辑)[C];2004年

5 赵光旭;;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段艾琳;訾缨;;有关华兹华斯“创作观”、“自然观”与“儿童观”的关联性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7 李枫;;与华兹华斯的相识与合作对柯勒律治神学思想形成的影响[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八辑[C];2008年

8 马菊玲;袁文娟;;虚拟与真实交织:从虚构运动和虚构静止看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世界[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9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成功;为现代人记录一片乡愁[N];中国艺术报;2017年

2 蒋多;自然的眼睛[N];中国石化报;2002年

3 倪庆饩;多萝西·华兹华斯笔下的格拉斯米尔[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邹建军;“千湖之省”为何没有“华兹华斯”?[N];湖北日报;2012年

5 陈小艳邋何朝辉;华兹华斯与杜甫:浪漫与现实之间遥远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陈钟;英格兰湖区漫步[N];财经时报;2008年

7 陈晨;诗一般的“旅程”[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李枫;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傅修延;文学与国民教育[N];文艺报;2003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郝苑;科学与浪漫主义相互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冬梅;百年中国的英国文学史书写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许鹏;华兹华斯《诗,两卷》论析[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玮玮;柯勒律治神学自然观及其艺术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秀梅;抗拒现代:生态后现代视域下的华兹华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陈彦旭;“我—它”与“我—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双(Shana Wu);作为异托邦的田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李惠予;天真与经验,象征与现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3 王小凤;和谐颂—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华兹华斯自然诗歌中的和谐思想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刘冬玲;论华兹华斯诗学之想象观[D];湖北民族学院;2017年

5 袁霜霜;论华兹华斯的“童心”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梁娜;华兹华斯的怀旧浪漫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田咏俐;从深层生态学角度解读华兹华斯抒情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莉;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9 徐祯;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万新宇;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分析华兹华斯的诗歌[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08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08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