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福克纳小说中“他者”的空间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0-06-13 13:39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于1949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既是描写南方历史的传统史诗作家,也是致力于探索写作技巧的现代意识流小说创作先驱,同时作为一名人道主义作家,福克纳对诸多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均有着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从而使得其作品成为众多理论流派多角度研究美国南方历史、分析社会情况的重要文本。本文以三部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去吧,摩西》、《八月之光》为例,逐一解读威廉·福克纳文学作品中的三类代表性“他者”形象:疯癫者、有色人种、女性,旨在从空间角度探析福克纳笔下“他者”的处境以及福克纳本人的创作意图、写作倾向,从而论证“他者”在与“自我”的关系中体现出其附属地位、贬抑性色彩和受压制处境。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福克纳作品中外研究综述、对“他者”的概念梳理以及本文选题的研究意义。正文共分为三个章节,每一章分别以一部作品为文本依据、以一类“他者”形象为解读对象逐次展开分析;同时在结构上,每一章均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论述该章的解读对象沦为“他者”的原因,第二节、第三节分析该章解读对象作为“他者”的空间特征和处境,第四节探讨福克纳本人作为美国南方白人男性作家对该章解读对象所持的态度与倾向。具体来说,第一章以《喧哗与骚动》为文本依据,由空间角度结合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等理论分析疯癫与文明对抗中的“他者”空间。这一章主要论述文明“自我”通过隔离来划定疯癫者的边缘位置;通过禁闭以实现压制疯癫、清除“他者”的目的。第二章以《去吧,摩西》为文本依据,由空间角度结合霍米·巴巴、法农、爱德华·萨义德等学者关于种族的相关论述来分析种族意识下的他者空间。该章首先聚焦于作家创作中的“空间对比”,从而探析白人视野下的“他者”空间;其次重点分析小说叙述空间中的种族隔离,突显“种族意识”的空间化表现。第三章以《八月之光》为文本依据,由空间角度结合凯特·米利特、西蒙·德·波伏娃等学者关于父权制话语及女性形成等方面的观点来分析父权制话语下的“他者”空间。第三章首先论述父权制的贬抑性教化导致女性活动领域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进而论述女性作为被“凝视”的“他者”,其深层“内囿意识”与表面“空间拓展”行动的背离。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亚敏;肖祥;;“他者”的多副面孔[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2 张鲁宁;韩启群;;边界空间和情感结构——福克纳后期作品《村子》的空间文化批评[J];前沿;2011年20期

3 张慧荣;;从《熊》看原生生命链毁坏对殖民进程的推动作用[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3期

4 钟京伟;郭继德;;福克纳小说中南方女性神话的破灭[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5 隋刚;;福克纳的五维文学空间及其显现方式——评《福克纳:破裂之屋》[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6 周文娟;;福克纳小说的人道主义理性与种族偏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毛信德;周孝强;;论《喧哗与骚动》中白痴班吉的美学意义[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尹锐;顾华;;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池大红;;论福克纳创作中的贵族神话[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711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11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