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和《明智的孩子》中的女性身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22:57
【摘要】:安吉拉·卡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之一。她兼具多重身份,小说家、剧作家、记者、批评家、散文家。她的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女性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哥特式和黑暗系童话等元素,语言大胆直白,极具张力之美。卡特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马戏团之夜》、《新夏娃的激情》、《明智的孩子》等,以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为素材的短篇小说集《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等。在卡特的笔下,女性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她们勇于反抗,拥有独立的女性意识,敢于追求幸福,并且努力冲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禁锢。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中《染血之室》、《师先生的恋曲》、《老虎新娘》和《与狼为伴》四篇童话故事以及长篇小说《明智的孩子》的分析,解读卡特对于女性身份的独特审视以及女性对自我独立身份的追求。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安吉拉·卡特的个人经历和作品,并陈述了国内外关于安吉拉·卡特作品的研究现状和本论文选题的研究价值。第二章为本论文的理论介绍,依次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以及女性在事业、教育和家庭中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概述。第三章首先结合文本分析《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中的四篇短篇故事,从女性自我意识的唤醒,女性主体地位的追求以及和谐两性关系的成功实践三个方面理解女性为追求独立自主身份的不同探索,同时挖掘卡特在其童话作品中的女性反抗之路;然后对《明智的孩子》中父权家庭的瓦解和“新家庭”里女性身份的建立和欠思姐妹在事业、情感上的成长进行剖析。第四章为全文总结,阐述了这两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和安吉拉·卡特追求两性和谐的有益探索,说明了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不仅有力地打击了父权制,而且书写出了属于女性的历史传奇。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安吉拉·卡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进行研究,进而为卡特作品的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小琳;;琪客文学特性浅谈[J];文教资料;2017年02期

2 韩晓龙;;中美“时间旅行”影视作品女性形象对比[J];唐山文学;2018年02期

3 夏青;;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蛇蝎女佣》中女性身份的话语建构(英文)[J];校园英语;2017年22期

4 张美娟;;浅谈《昆昌昆平唱本》中的女性身份与形象[J];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09期

5 余梦月;;被建构的女性身份[J];芒种;2017年08期

6 郭彩霞;;女性身份认同浅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叶倾城;;他们是这样长大的[J];都市心情;2005年08期

8 陈李萍;;从同一到差异——女性身份认同理论话语的三重嬗变?[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6期

9 熊涛;;女性身份的广告话语建构[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刘立辰;;论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朱瑞娟;;从女儿到母亲:80后青年女性产后身份认同与产后抑郁——一项基于31位城市女性的质化研究[A];2015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吉胜 通讯员 姚福刚;转账近4万元,不知“网恋女友”是男人[N];人民公安报;2017年

2 段泽林;女性身份与她们的创作起点[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亲密关系辅导专家 周丽瑗;对不尊重你的人勇敢说“不”[N];中国妇女报;2018年

4 李占祥;诗意的西部和女性的自我诠释[N];文艺报;2008年

5 班马;温柔的底子[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乔楚;贪腐不是缺爱是缺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钟仓健 通讯员 陈碧玉;网恋女友竟是“抠脚大汉”[N];人民公安报;2018年

8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陆琦;缠绕线条下的魅影[N];美术报;2012年

9 李佳佳;王燕文代表:“女性持家”多做少说[N];中国妇女报;2008年

10 王冰;指尖流淌浪漫[N];中国质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卫华;春节习俗与女性身份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雪;批判、焦虑、探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露露;对《纽约时报》女性身份构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婧璇;《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和《明智的孩子》中的女性身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3 曹瀚文;《聚会》中的爱尔兰女性身份追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王嵘蓉;家庭,社会,民族:论《女勇士》中的女性身份[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周瑞英;断裂与弥合:网络直播中的女性身份认同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6 邢文红;从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解读《慈悲》中的女性身份诉求[D];海南大学;2015年

7 郭滕腾;《消失的爱人》中的女性身份重构[D];外交学院;2016年

8 龙妮;高学历女性身份认同及其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吴燕;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身份的重建[D];海南大学;2011年

10 刘琴;奥康纳短篇小说中女性身份危机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23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23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