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靠鲸生活的人》的精神生态解读

发布时间:2020-06-26 12:11
【摘要】:琳达·霍根是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她的诗歌和小说主要关注人类、自然、土地、历史、传统、身份、种族等问题。她把真实的印第安历史故事融入到小说中,让人类了解并反思主流之外的历史。本论文主要是从精神生态角度解读《靠鲸生活的人》,揭示作品所蕴涵的生态意识。精神生态在现代社会对人类影响深远,和谐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人健康的精神状态。本篇论文以汤马斯为中心人物展开论述,关注人类精神状态随着阿契卡部落的生态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进一步说明精神生态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旨在强调在科技进步的全球环境中人类要重视精神生态的平衡,唤醒更多人的生态意识。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作为第一部分,介绍了琳达·霍根及其文学成就,国内外学者对霍根作品的研究综述及本部小说的内容梗概。通过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将精神生态结合有关生态批评理论对霍根的作品进行分析,此研究将具有新的突破和现实意义。第一部分还包括相关理论基础,着重介绍了精神生态理论的兴起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包括精神生态的产生、发展和定义三个方面,接着是通过精神生态理论的特点结合霍根的生态批评,分析探讨了霍根的生态思想,从而将霍根作品所反映出的生态意识与精神生态理论有机结合。第二部分包括正文的第一、二、三章。第二部分将精神生态理论应用于对文本的分析,围绕汤马斯这个中心人物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进行探究。其中第一章探究人的精神状态随着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依赖自然到在社会环境中精神发生异化。第二章从精神异化的多个方面展开论述,包括存在的疏离化,行为的无能化以及精神的真空化。第三章叙述的是生态环境得到恢复,人类也在传统文化中回归精神平衡的状态。通过这三个阶段,展现了由于社会工业文明和战争的侵袭引起了人类的精神失衡。由此反映出精神生态在人类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对生态平衡有重大意义。结论部分指出,人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而精神生态主要探讨研究人的精神活动、精神状态与地球生物系统之间的关系。小说中人物的心路历程表明只有保持精神的平衡,形成正确价值观、规范伦理道德行为,才能缓解人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人类精神与地球生态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应关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和谐,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和谐,以及精神生态主体的自我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璐侨;;《阿姆斯特丹》中失落的文明[J];明日风尚;2017年05期

2 ;一人一手 美丽人生[J];创意设计源;2010年06期

3 陈家琪;关于“精神生态”的通讯[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3期

4 王岳川;读书:精神生态的绿化——关于《一生要读知的书》[J];中关村;2004年08期

5 张世明;;从“精神生态”的视角谈教师的成长[J];教书育人;2006年03期

6 古耜;;精神生态与散文繁荣[J];海燕;2010年12期

7 沈勇;;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民族精神生态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周雪花;;都市想象与精神生态家园——铁凝小说《哦,香雪》解读[J];作家;2009年16期

9 崔芳芳;;《一个人的朝圣》的精神生态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09期

10 田贝;;浅议环境艺术设计之文化精神生态化[J];才智;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尚诗;;挽歌与颂歌的交响曲——精神生态视域下的《百鸟朝凤》[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2017年

2 朱林国;;心灵位置的坚守和精神居所的建构——徐俊国的精神生态诗学研究[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启阳;;“鹅塘村”与精神生态:论徐俊国诗歌创作的伦理意识[A];徐俊国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畅广元;大众文化与精神生态[N];文学报;2000年

2 本报评论员;构筑崇善尚德的“精神生态”[N];新华日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 郑小九;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保护[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湖南省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 覃新菊;重塑人的精神生态[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吴征;拯救精神生态[N];中国经营报;2001年

6 仲呈祥;一出谱写民族精神生态的好戏[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岳 丁贤飞;构筑“小城大爱”的精神生态[N];安徽日报;2016年

8 王先霈;推动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晓宁;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观照[N];文艺报;2015年

10 鲁枢元邋许国超;艺术:精神生态的资源宝库[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红莉;知识分子精神生态与散文文体流变(1976-2010)[D];苏州大学;2015年

2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杨晓辉;日本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汤小红;文学的生态学价值[D];武汉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琪;《靠鲸生活的人》的精神生态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申思;《九故事》中人物的精神生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春霞;精神生态视域下《月亮与六便士》的解读[D];辽宁大学;2017年

4 赵兴;《烦恼的冬天》中伊桑之烦恼的精神生态探究[D];郑州大学;2017年

5 赵秀;多维精神生态视阈中的倪瓒“逸”格山水画[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6 王玉环;论精神生态问题的根源与解决策略[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肖丹娜;精神生态视野中的刘亮程散文创作[D];河南大学;2010年

8 吴菲;对《沉没之鱼》的生态解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9 陈义莹;失衡与救赎[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0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30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