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中的结构与叙事

发布时间:2020-07-10 06:23
【摘要】:黎紫书自九十年代陆续发表作品以来,其短篇小说就不断包揽各项文学奖项,在马华文坛大放异彩。《告别的年代》作为黎紫书至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付梓出版以来,得到的奖项和关注也不少,但学界暂时还没有学者像研究和分析她的短篇小说一样对这部作品进行专门而详尽的内容解析。本文从黎紫书的马华文学背景进入,主要通过小说文本中的后设结构和空间叙事两个方面解析文本。《告别的年代》初读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作者使用了明显的后设结构来布局勾连三重截然不同的叙事。本文援引后结构主义等相关理论切入文本,主要分析了小说里的“五一三”数字符号的意义,其不仅提示了读者马来西亚历史上著名的“五一三事件”作为小说故事的大背景,并且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对“五一三”数字符号意义的追问,将悬置历史事件带给后来者的茫然推到台前,完成了非正面的历史思考和描写。本文还阐释了后设结构的使用在构造多层次叙述以及产生陌生化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并且本文从现实社会背景、书写表达、意义构建、边缘化书写等四个层面尝试探讨了作者着意于后设结构来架构文本的原因。另外,《告别的年代》中还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通过元小说等叙述方式,构建多重自我主体,又通过个体清醒的自我意识,解构话语和叙述,以试图在解构之后能够真正有所建构。文本的表层具有非常明显的西方小说风格,深层结构却为读者展现了东方古典美学意境。相似的人物形象相互映照,虚实对立交织,命运的圆缺纠缠,反应了历久弥新的深层东方文化心理结构。最终在具有“马”、“华”双重特性的“锡埠”城市空间书写中,融合了结构叙事上的分裂、矛盾与对立,使个人书写与个人记忆上升为历史、文化、群体记忆,将时间流转而产生的历史以城市空间的稳定性固化成一个具有审美意味的永恒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338.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瑞颖;;论黎紫书作品中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J];华文文学;2018年02期

2 曾麒霖;;浅议黎紫书小说中的懦弱男子形象[J];文教资料;2014年16期

3 胡星灿;;边界超越与世界游走——以黎紫书微型小说的“世界意识”为考察中心[J];华文文学;2017年04期

4 刘俊;;“告别”的姿态和意义——论黎紫书的《告别的年代》[J];南方文坛;2015年01期

5 朱崇科;;论黎紫书小说的“故”“事”“性”及其限制[J];当代文坛;2015年04期

6 杨意;;论黎紫书小说中的寓言化叙事[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年07期

7 由卫娟;;黎紫书:告而不别[J];齐鲁周刊;2017年38期

8 黎紫书;龙扬志;;世界行旅与南洋经验——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访谈[J];广州文艺;2017年10期

9 王德威;;异化的国族,错位的寓言——黎紫书《野菩萨》[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2期

10 李晓伟;;关于告别与成长的想象之书——读黎紫书《告别的年代》[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康春华;黎紫书及其小说:那掷向历史的烟雾弹[N];文艺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丁杨;黎紫书:我的写作是出卖自己的经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何晶;黎紫书:经营马来特色,书写家国记忆[N];文学报;2012年

4 李云雷;告别的艰难与缱绻[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马华文学乡关何处?[N];深圳商报;2012年

6 存磊;元叙事的暧昧与残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因为害怕失去,所以爱得更用力”[N];深圳商报;2012年

8 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校长 陈杰;学校文化建设要凸显“个性”[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向心愿;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中的结构与叙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

2 洪翠婷;女性主义视野下的黎紫书小说[D];南京大学;2015年

3 黄瑞颖;黎紫书作品中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4 林思洁;黎紫书论[D];南京大学;2014年

5 邹明球;黎紫书小说中的马华少女形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6 杨美娆;论黎紫书小说的叙事伦理[D];暨南大学;2013年

7 曾雯欣;展现南洋华人的精神风貌[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4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4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b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