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生态批评理论的环境正义转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7:00
【摘要】: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受到当代美学研究、现代艺术实践以及各种哲学思潮的影响,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非理性转向。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潮对立中,生态批评迅速崛起,不断开辟新的学术维度和学术空间。社会维度介入环境文学研究标志着生态批评理论转向的开始。同时,生态批评的理论边界不断扩大,曾被学术界忽视的弱势群体、少数族裔、环境正义等社会问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在环境伦理学、社会生态学、生态女性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下,环境正义生态批评逐渐形成。生态批评理论的环境正义转向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借鉴环境伦理学培养实践品格,吸收社会生态学确立群体取向,立足生态女性主义拓展性别视野,并在多元化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重新修正其自然观、社会观和性别观。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借鉴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观念,学习后结构主义的差异性思维,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批评策略,积极探究社会文化干预同文学批评的内在关联,不断丰富其伦理批判与政治批判的内涵。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借鉴多元化的理论话语和批评方法为其理论转向和话语更新奠定方法论基础。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经历萌芽、发展、确立三个阶段。在萌芽阶段,墨菲借鉴“对话”“狂欢化”,绿化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反思西方的文化霸权。在发展阶段,布伊尔和海斯以环境想象为理论支点,协调城市与乡村、环境公正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引导生态批评由生态中心阶段向社会中心阶段过渡。在确立阶段,乔尼·亚当森和里德整合各种理论资源,吸收环境伦理学和社会生态学观念,最终确立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范式。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关注环境不公正问题以何种形式潜藏在文学、文化甚至艺术作品之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必然与环境种族主义、环境殖民主义相关联。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多向度流变体现为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气候批评、人类世生态批评、城市生态批评等批评样态。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立足环境文本和文化现象分析,透过性别、种族、阶级视野,从历时和共时的维度研究不同群体的环境经验,揭露西方的强势文化和非西方民族、弱势群体的生态处境,探寻生态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理论创新表现为对环境正义研究的创造性吸收,它从环境非正义得以生成的社会文化维度探究造成环境危机的社会性因素,并解释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参与生态批评话语建构的可能影响。后人类时代,生态批评视域中人与人、人与非人、环境与科技的关系研究更加复杂,“物质转向”由此来临并标志着生态批评的新转向。在物质文化研究的影响下,生态批评家试图探究文学活动中的物质叙事、物质活力、物质能量等问题,从而开启生态批评研究的新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106


本文编号:2756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56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