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集体记忆视角下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24 21:39
【摘要】:石黑一雄的最新小说《被埋葬的巨人》被评论家视为与其标志性主题——个人与过去未调和的创伤记忆以及其对个人的影响-的明显背离。在这部小说中,石黑一雄聚焦集体记忆,探讨国家和社会通过遗忘过去的暴行应对历史。虽然是一部奇幻文学,但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反映当今世界面临的紧张和压力,并叩问集体记忆如何正视错误的历史?历史的难题能否通过忘记痛苦的记忆来解决?莫里斯·哈布瓦赫于1925年提出集体记忆,他强调记忆的社会框架,并将集体记忆定义为建构我们身份的有机过去。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记忆和多元文化兴趣的日益增加及族裔文学的蓬勃发展,集体记忆的概念被广泛用于许多学科,包括心理学,人类学,历史编纂学等。许多学者从集体记忆角度分析了大屠杀,内战的影响,国家创伤等。本文尝试从集体记忆视角解读《被埋葬的巨人》。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石黑一雄及《被埋葬的巨人》的背景介绍,集体记忆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对石黑一雄和《被埋葬的巨人》的研究,论文的框架。论文的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将分析集体记忆的重建。由于记忆形成时的社会框架发生了变化,因此记忆的重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记忆的扭曲。贵族是传统和现存集体记忆的守护者,以此来表现对封建领主的忠诚。对抗性记忆的存在使一个记忆不会像在极权主义社会那样,成为垄断社会的集体记忆。第二章是基于保罗利科关于集体记忆中遗忘的著作,探讨集体记忆中遗忘的滥用。遗忘通常用于政治领域,用以描述与集体记忆相关的一些政治举措。本章分析亚瑟王使用明确遗忘来消除大屠杀记忆,个人使用可逆遗忘摆脱创伤记忆,由于遗忘的操纵而导致的集体认同危机。第三章是关于集体身份的维持。主要关注集体记忆的世代传承,识认和“相互识认”在集体记忆中的作用,以及当权者为掌握国家叙事以操控集体记忆的斗争。第三部分结语重申本文的论点。通过集体记忆理论的分析,《被埋葬的巨人》揭示了集体记忆的现在中心观的建构与扭曲,体现了遗忘在操纵集体记忆中的滥用及作用,展示了叙事策略在集体记忆的维护中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芳;;国外集体记忆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研究述评[J];宿州学院学报;2017年10期

2 彭艳艳;;博物馆:集体记忆与认同的构建——以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01期

3 赵敏秀;;新媒体反转新闻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J];青年记者;2018年02期

4 王潇燕;;浅析新闻媒体的集体记忆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02期

5 李桂艳;;集体记忆的价值观认同功能[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05期

6 吴萌;;集体记忆对旅游地选择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7 马英杰;;集体记忆视域下高校民主党派历史构建研究[J];兰台内外;2018年04期

8 秦珂华;;曲艺作品“复原”集体记忆的“三重套合”[J];曲艺;2017年06期

9 ;曲艺传播视角下的集体记忆[J];曲艺;2017年06期

10 龙媒;;曲艺创演中集体记忆的保持与重构[J];曲艺;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关于集体记忆和电影艺术创作的内在关系[A];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C];2015年

2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邹悦;;档案揭秘与集体记忆构建[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赵彦昌;陈聪;;论档案与集体记忆[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张胜男;刘希平;;老年人集体记忆中的协作促进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6 储月;孙娇;唐卫海;刘希平;;儿童集体记忆中的提取诱发遗忘[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7 张胜男;李可;丁姝文;楚天羽;王铮;王俊坤;唐卫海;刘希平;;集体记忆中学习判断的特点[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陶少艺;;博物馆与记忆以及社会责任[A];博物馆与记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明龙;;记忆与和解——以法德和中日为例[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2期(总第107期)[C];2012年

10 朱峰;杨卫华;刘爽;刘伟;;集体记忆情境下“80后”晒童年现象的社会学思考[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左中甫;“大桥情结”牵系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N];南京日报;2018年

2 南京大学 高小康;构建鲜活的集体记忆[N];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刘向阳 实习生 张妍;风云激荡三十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N];中国青年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锟 实习生 刘黎;如何把一代人童年集体记忆变成“金矿”[N];解放日报;2018年

5 汪灵犀;培养集体记忆 增进了解认同[N];团结报;2018年

6 陆可;嵌入集体记忆的校园冷暴力[N];中国青年报;2008年

7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成祖明;“集体记忆”理论的西方言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8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研究[N];人民政协报;2017年

9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郭白玉;袋淋回归 集体记忆催生怀旧消费[N];北京商报;2017年

10 翁源昌;海岛商贸文化二百余年的集体记忆[N];舟山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彦辉;电视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秀强;尾崎红叶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秦良杰;“影像文革”与集体记忆:新时期电影中的文革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邵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卫平;社会变迁中的使鹿鄂温克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黄少华;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D];兰州大学;2009年

8 陈旭光;网络流行体研究:意义生产与记忆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9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云飞;知青影视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晓燕;集体记忆视角下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江瑞;滚河驳岸景观设计中集体记忆延续方式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

3 施忆;受众如何建构集体记忆[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4 郭飘;大学集体记忆的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映雪;我国报刊中“慰安妇”报道的媒体记忆建构研究(1992-2016)[D];河南大学;2018年

6 包昱涵;跨文化视角下创伤事件集体记忆的在线书写[D];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

7 周琼华;论小河丁丁小说中的童年书写[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8 陈细兰;2016年大陆长征题材纪录片集体记忆建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9 高伊琛;美国主流报刊对水门事件的集体记忆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10 王越;一个家国史的文学建构—欧根鲁格的小说《光芒渐逝的年代》编织的回忆网[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9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69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f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