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红果丛林》的酷儿表征与追求

发布时间:2020-07-25 12:12
【摘要】:丽塔·梅·布朗(1944-)是美国作家、活动家和女权主义者。她也是一个神秘主义作家和编剧,布朗著有许多作品,如神秘小说、浪漫小说和女性小说,还有剧本、诗歌及系列丛书。此外,布朗在包括民权、反战、同性恋解放和女权主义在内的政治运动中非常活跃。《红果丛林》是丽塔·梅·布朗撰写的最伟大的女同性恋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写了一名女同性恋者的成长经历。该书被诸多学者看作是同性恋文学的代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布朗刻画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女同性恋角色,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布朗对异性恋霸权及性别二分进行了抨击和挑战。《红果丛林》的研究具有批判意义,因为女同性恋者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异性恋霸权的挑战,另外同性恋文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有助于人们了解人类性倾向的多样性和身体快感的多源性。本文将运用酷儿理论相关观点对小说中存在的性别和性取向的压迫进行分析,希望这一研究能引起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关注。本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作者丽塔·梅·布朗及其作品《红果丛林》,国内外学者对《红果丛林》的研究状况以及酷儿理论的定义、起源、酷儿理论的发展以及酷儿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红果丛林》的酷儿表征。本章首先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莫莉是如何动摇异性恋矩阵的稳定性并建构自己的同性身份说明《红果丛林》中人物对异性恋霸权的挑战。其次,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别气质的分析说明性别身份的流动性及操演性总结出《红果丛林》中人物对性别二分法的挑战。第三章主要分析《红果丛林》中酷儿莫莉所追寻的目标与酷儿理论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的社会氛围的目标的一致性。本章首先介绍了小说中存在的种族歧视及阶级划分问题,然后通过分析主人公莫莉对这种做法的挑战,探究这种做法内在的狭隘性和局限性,指出酷儿意图建立平等社会的目标在《红果丛林》中的体现。其次分析小说中人物对性自由及性别自由的追求与酷儿理论所倡导的自由生活目标的一致性。结论部分总结了《红果丛林》与酷儿理论的契合之处。在对异性恋霸权的挑战上,主人公莫莉反抗了父权社会下的种种规范,构建了自己的同性身份。在对性别二分法的挑战上,莫莉模糊了男女性别的界限,否定了对性别非此即彼的划分。在对酷儿目标的分析上,主人公莫莉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酷儿挣脱了性别、种族及阶级等枷锁,勇于追寻平等与自由。简而言之,《红果丛林》传达了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启示人们应该做真实的自己并幸福地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青卫;谈永珍;;巴特勒性别操演论伦理价值探析[J];哲学动态;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2769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69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