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二十世纪美国剧作亲子关系中“子”的反叛

发布时间:2020-07-27 17:17
【摘要】:20世纪的美国社会正在大踏步朝着现代化迈进,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在获得巨大社会利益和进步的背后,由社会变革引发的各个层面的变化对普通人及其家庭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到50年代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沉默的一代,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垮掉的一代、嬉皮士、易皮士、朋克、雅皮士等,青年一代的反叛引发社会的关注。如同一滴水那样,家庭反映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和病态现象。青年人的反叛聚焦在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组成单位里,具体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反抗,父子矛盾引发家庭危机。家庭危机是20世纪美国戏剧热议的主题,亲子关系异化是问题家庭内的普遍现象。从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到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爱德华·阿尔比、山姆·谢泼德,不同时期的剧作家不约而同地把焦点聚集在现代问题家庭中。对问题家庭里“子”的反叛行为的分析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本文尝试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20世纪美国剧作亲子关系中“子”的反叛。通过对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1924年)、《进入黑夜的漫长旅行》(1941年),阿瑟·米勒的《全是我的儿子》(1947年)、《推销员之死》(1949年),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1945年)、《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年),摇滚音乐剧《Hair》(1968年),爱德华·阿尔比的《美国梦》(1960年),山姆·谢泼德的《被埋葬的孩子》(1978年),玛莎·诺曼的《晚安,妈妈》(1983年),90年代音乐剧《玛蒂尔达》这十一部剧作从子辈对父辈的反抗角度进行梳理、归纳和比较,借助文化研究的方法,揭示子的生存困境,阐释子的反叛行动,并分析子的反叛主题的研究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剧作中“子”的生存困境,在父权的压制和霸权式的母爱下,子辈逐渐沦为没有创造力的行尸走肉。第二部分阐述“子”的反叛行动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十一部剧作中子女反抗行动的分析、归纳、比较,大致把“子”的反叛行动分为两类:“自发式的反叛”和“自觉式的反抗”。从中得出“子”的反叛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阐述“子”的反叛主题的研究意义。对“子”的反叛类型剧本的研究,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剧作家凝聚在剧作中的创伤性记忆,更透过这些创伤性记忆深化了解20世纪美国文化特征,并对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人的反叛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712.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丽慧;;亲子关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09期

2 陈丹;;亲子项目活动中的要素初探[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7期

3 司徒敏;;低年段开展亲子探究活动初探——以粤教科技版《科学》“亲子时间”活动为例[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8年04期

4 杨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J];青年教师;2009年01期

5 叶丹;;家教中最常见的十种无效沟通方式[J];青年教师;2011年12期

6 李琼;;长沙市乡村“亲子农场”项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7年34期

7 冯春莹;张野;张珊珊;刘晓丹;;亲子关系对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8 王银芳;;到底是什么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36期

9 刘干;;离婚后欲否认亲子关系的诉的选择[J];人民司法(案例);2017年26期

10 马瑞;;加强亲子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4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丁娟;崔丽娟;;社区青少年家庭亲子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颜波;;谈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的重要影响[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8 刘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家校合力——亲子关系教育阶段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韩宜中;;谈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谢晓琳;;亲子关系对听障学生亲社会心理及行为的影响[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媛;布置“亲子作业”应少些折腾[N];新华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文静;严酷竞争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N];中国青年报;2007年

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重组家庭,处理好亲子关系有章可循[N];中国妇女报;201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讲师 夏翠翠;良好亲子关系,需要父母有智慧[N];人民政协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孙军;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亲子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8年

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社交:强势家长请退场[N];中国青年报;2018年

7 新金融记者 刘畅;遛娃 从亲子陪伴到火爆生意[N];新金融观察;2018年

8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朱虹;亲子之战可以避免吗[N];中国青年报;2013年

9 冯永平;真爱有章法 亲子能共赢[N];中国妇女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杨蕾;亲子游: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N];中国质量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2 徐淑慧;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3 李延舜;“权威与服从”语境中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汪丽青;人类辅助生殖私法调整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松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贤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特征及其综合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旭;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岩羊个体迁移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訾美玲;园艺治疗在亲子成长小组中的运用[D];郑州大学;2018年

2 温欣;流动青少年价值取向失范与家庭亲子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3 顾静;0-3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现状调查[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4 汤蕙菱;亲子装设计中的互动性要素探究[D];东华大学;2018年

5 肖燃;武汉市幼儿家庭亲子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徐静;基于情感体验的亲子玩具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7 雷昕;亲子间择偶偏好的差异:必需品与奢侈品[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吴梦瑶;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下亲子关系的法律重塑[D];国际关系学院;2018年

9 曲妍;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10 纪佩;我国未成年人父母监护资格撤销制度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772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72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