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义经记》的精神文化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07:23
【摘要】:以日本人最喜爱的武将源义经为主人公的军记物语《义经记》是日本中世古典文学中的名著,其所体现的审美品格和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不仅成为后世的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漫画等文艺创作的源泉之一,而且对其后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论文以《义经记》为考察研究对象,援用文学发生学和精神文化史的相关理论,运用“解构主义”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对《义经记》所体现的情义观、忠义观和人格审美取向等精神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背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揭示了《义经记》的精神文化取向特质。经考察和研究表明,《义经记》所表现的精神文化取向主要有如下特征。第一,在情义观方面,《义经记》倾向于表现“重视骨肉亲情而轻视政治利益”的兄弟之情、“心神相通、心神相依”的夫妻之情、“亲慈子孝”的亲子之情以及“至诚至性”和“不计回报”的“主从之爱”,体现了其“以诚为本”的情感取向特征。第二,在忠义观方面,《义经记》倾向于表现公武之间的伦理观,即主张武将对天皇绝对尽忠的伦理取向。第三,《义经记》倾向于表现“超凡脱俗”与“世俗平凡”的人格审美取向,体现了其格外注重“世俗性”的人格审美取向特征。由此,本论文不仅阐明了《义经记》精神文化取向的特质,而且还揭示了其文化取向的思想渊源,为日本中世物语文学的研究以及中日两国古典文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古珊子;;云南白族老友故事的文化吸取与整合[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7期

2 刘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文化特性的几个问题——以锦州地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8期

3 鲁枢元;;让文化的清泉滋润语文教学——对话“文化语文”倡导者祝禧女士[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年03期

4 田英;;表情包的文化特性探究[J];唐山文学;2017年02期

5 傅亦民;;试论宁波传统宅第之“门”的建筑形制与蕴涵的文化特性[J];文物建筑;2016年00期

6 毕晶晶;;浅析翻译中的文化特性[J];明日风尚;2017年06期

7 杜莉;;主题演讲:川菜文化特性厨艺发展动态[J];餐饮世界;2017年08期

8 钱枫;;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及文化导入的意义[J];校园英语;2017年23期

9 梁伟;李菡丹;王碧清;;寻回失落的晖光[J];中华儿女;2017年15期

10 李昕燕;;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林语堂翻译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17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左飚;;环性与线性:中西文化特性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季;冼宁;;浅议城市文化特性的构成元素[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春鹏;;中国古代足球的兴衰与民族文化特性[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孙以栋;胡明慧;许晓娴;;民宿经济与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策略探究[A];2017年中国创意设计峰会论文集[C];2017年

5 李伟;武友德;;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6 曾珊;梁丹;王_g;王茜茜;;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欣;歌唱大美青海 展示特色文化[N];青海日报;2016年

2 杨剑飞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加强对“90后”文化的引导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3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 曹保明;文化传承中的工匠精神[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

4 记者 朱奕;不能把文化遗产开发当作土地开发[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二工程公司 程勇军;注重产品的“文化力”开发[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魏玉祺;品牌的“文化行销”[N];中国石油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郭京花;单一货币与多彩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本报记者 石磊;雷原:黄淮名酒带应传承发扬中国文化特性[N];华夏酒报;2015年

9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徐茂明;文化世族在社会变迁中转型[N];社会科学报;2018年

10 老愚;“还”是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卓娅;中国门文化特性的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萍;《义经记》的精神文化取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2 胡洋乐;文化自觉视阈中益阳弹词艺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王焕;学校文化对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4 韩天骄;蒙古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周剑铭;日本育儿习俗及其文化特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林少雄;“兴”与“象征”辨析[D];西南大学;2012年

7 徐露晨;以旅游为主导的建筑综合体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泓明;试析日本文化特性及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9 巴雅斯胡楞;乌拉特后旗驼球竞技文化功能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10 白婷婷;从数字看日本文化特性[D];辽宁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3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2773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